隱患叢生的好萊塢
好萊塢已處在崩潰的邊緣。美國的電影業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困擾: 擔心業內作家的全面罷工; 面臨一系列劇院的連鎖破產; 承擔合伙人不合理的利潤要求; 無法不斷地制作有創意的片子。毫無疑問好萊塢能度過這場危機, 但是多數的業內人士認為這得花幾年時間,因為電影業的兩端——制作和放映都存在弊病。
159好萊塢吹噓它的票房收入連續九年增長, 但這主要是因為票價上漲了, 實際的售票量已經連續兩年下降。五年來的建設熱潮增加了1 萬多個電影院, 20多萬個座位。由于觀眾基數未變, 導致8個連鎖影院破產, 另外幾家則陷入經濟危機。
業內人士說, 事實上好萊塢電影業是欲罷不能。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前首席執行官比爾說:“ 電影業內有一個通病, 那些拍片最多的公司, 對自己的片子最沒興趣。”他還說:“ 現在我們的電影制作規模越來越大, 成本越來越高, 卻越來越沒意思, 也很少給觀眾滿足感。”
現在的電影制片廠要承受投資人要求擴大利潤空間的壓力, 但是像電影這種購買率難以預測的行業, 是很難控制利潤的。別的行業可以通過購買便宜的材料、縮減原料消耗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 但是這在好萊塢行不通。
一家大制片廠不愿透露姓名的主管說:“ 我們在規避風險, 但是要制作大片子往往要擔風險。”
制片廠都避開有風險的電影構思, 而家庭娛樂業的對手則在極盡能事地擴張他們的領域。來自電子游戲、互聯網和EVD 等方面的壓力, 迫使連鎖電影院走上自我毀滅的擴張之路。
在90年代末借貸容易的泡沫經濟大潮中, 連鎖影院瘋狂競賽, 在各個街區建設最大的電影院, 結果債臺高筑。五年間, 美國的電影屏幕從27 000個增加到了37000個。
“ 電影業要徹底恢復需要三到四年的時間。”美國藝術家影院協會的主席科特· 霍爾說:“ 將影院的數量減到正常水平需要這么長的時間。影院數量越接近30 000 個, 對我們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