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因果:很多以因果關系為考點的題目,會在原文中出現表示因果關系的提示詞,常用的有以下這些:名詞basis,reason,result;介詞because,for,since;連詞therefore;動詞lead to,result in,result from;總結性詞組all this,that is why,for these reasons。
?。?)比較:原文中的比較也是重要考點,但四級閱讀中的比較更多的是出現在干擾選項中。含有絕對意義的比較(主要指first,major和none)以及唯一性的比較(主要指only)的選項大都是干擾選項。
?。?)段落首末句:四級閱讀段落的首末句往往能概括本段的主題,是本段的重點所在,所以經常被考到,尤其是段落的首句。
2、適當標記:考試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在閱讀時一般都會作一定的標記。作標記不但可以使考生精力更加集中,而且還可以使考生在回原文找答案時,能較快回憶起原文的內容和文章的脈絡。在做標記時,可以圈出轉折、因果、并列、舉例和數字等具備考點或體現文章行文思路的信號詞。
3、利用題序:考生在做題時,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不能在短時間內有效地在原文中找到答案所對應的句子。很多考生的做法是做一個題目看一遍原文,這就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其實,四級閱讀很多題目是按照原文的敘述順序而依次設置的,尤其是細節題,更具有這一規律。一般,主題性題目和詞義題是不會打亂細節題的順序的。這樣,考生就可以利用細節題的順序,縮小查找細節題答案的范圍。比如,第一題第二題和第三題都是細節題,第一題和第三題的答案均已找到,但第二題的答案沒有方向。這時可以把第二題的查找范圍確定在第一題和第三題之間,從而避免滿篇找答案。
4、有所不為:四級閱讀每篇文章后面只有五個題目,它們只涉及原文部分內容而不會覆蓋整篇文章。言外之意,對考試而言,原文中的很多信息是無效的。事實上,四級閱讀經常出現一段或兩段輪空不考的情況,尤其是當一篇文章段落比較多的時候更是如此。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就要求考生先看題干,對考什么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有效地閱讀原文。比如1997年1月考題第三篇文章的部分題目如下:
61、By“…challenges explanation”(Line 2, para.1)the author means that_.
62、The third paragraph is mainly about_.
63、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second paragraph is to show that children_.
上面三個題目中,61題方向已經給出;62題問第三段主要內容,即考該段的主題,一般在段落首末句給出,所以這個題目的方向為閱讀第三段的首末句;63題問作者寫第二段的目的,即考該段的主題,所以閱讀方向為第二段的首末句。
又如2000年6月考題的第一篇文章的部分題目為:
21、The experiment conducted by the researcher was meant to_.
23、The findings of the experiment show that_.
25、What is the one of the possible conclusions of the experiment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