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人家藍皮書:中國留學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3月,中國官方累計統計的出國留學人次超過230萬,同時出國人員的數字還在以每年不低于20%的速度遞增。面對急速增長的數字風暴,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中國留學生"回流"人數已達到23.03萬,有超過70%的中國留學生選擇回國就業。但是,中國海歸回國后的工作年薪普遍不高,其中36.5%的海歸起薪不足4萬元,67.2%起薪不足6萬元。在目前國際國內均不樂觀的經濟形勢下,應如何看待海歸就業起薪點不高的現象呢?
專業扎堆能力不夠 "致殘"就業發展
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歷史上的人才流動規律相似,最近我國每年的出國留學人數都有20萬以上,同時有10多萬留學生回國,回國人數年增長率達30%左右。2011年,留學生回國人數達到18.62萬人,比2010年的13.52萬增長了37.7%。據澳際教育集團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在選擇專業方面,金融業以22.95%的比例占據領先地位,中國學生紛紛就讀商科、回國后扎堆金融業的情況尤為明顯。針對上述問題,記者近日采訪到澳際教育集團董事長李平先生,詢問他是如何看待專業與就業之間的緊密聯系。
據澳際內部數據統計:近六成海歸在國外所學的專業是管理學和經濟學,但是只有兩成的海歸能夠"圓夢"金融行業,這是中國留學生在選擇專業上的"頑疾"。學生出國前沒有很好的評定專業與就業之間的聯系,僅一味的追捧熱門,導致自己無法順利拿下學位從而進入深造瓶頸,或者畢業后發現崗位競爭力極強,造成就業失敗的后果。談到如何規避上述問題的時候,李平先生認為:"除商科之外,也有更多的好專業和好的發展空間。"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新興產業不斷涌現、對于國際化人才的缺口極大,一些新興專業如創意藝術類、動漫設計類、環境類等,也成為了中國留學生的重要選擇之一。此外,一些交叉學科如工業設計、新能源科學、生物醫藥、奢侈品管理等,由于涉及多個學科知識,能夠充分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就業范疇也更加廣闊,受到中國留學生的青睞。發改委日前表示,將從技術創新政策、市場環境、財稅金融政策和國際合作四個方面,大力扶持新興產業的發展,這也預示著中國新興產業即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
專業第一名校 第二規避"羊群效應"
"名校情結"素來是中國家長的望子成龍的表現,只要能將孩子送進名校,學什么專業都無所謂。此類現象的出現主要因為家長都把留學當作"鍍金"的過程,而不是增長孩子的知識閱歷和練就過硬的職場競爭力,因此選擇在家長的眼中,孩子學什么專業不重要,選擇的學校牌子響不響更重要。
"千萬不要為了進名校,而選讀不適合自己的專業。"澳際教育集團董事長李平先生強調說,"中國家長認為名牌大學的學生就業更容易,但對于企業來說,HR們對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畢業生都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想通過名校的招牌換來就業機會的想法實屬不妥。"如此看來,海歸就業力的打造,不光只是依靠名校作為噱頭,還要通過專業實力展現,因此選擇一個有前景并適合自己的專業更為重要。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從當下留學行業現象分析,中國家庭的思路通常是大學到專業再到職業的順序來做決定,但是正確的做法卻應該是逆向選擇。在出國留學前,學生就應該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制訂未來職業目標,通過如何規劃更容易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為導向,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待專業確定后,再選擇專業排名靠前的院校。
選對專業因人而宜 沒有最好只有更適合
對于如何選對、選好專業的問題上,澳際教育集團董事長李平先生根據自己多年從事教育留學行業的經驗,為廣大學子提供了幾點建議:"學生在留學規劃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特長和興趣,看哪些專業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再根據5-10年內的行業發展趨勢制定職業計劃,最后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專業。"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留學人員的回國發展逐漸顯示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趨勢。近幾年,我國政策環境不斷改善,包括"人才強國"國家戰略的提出,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劃"等重要計劃的出臺,帶動了全國對人才培養、引進、評估以及使用的熱潮,同時也給海外廣大留學人員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根據澳際教育集團的調查報告分析,在出國前已經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有明確目的選擇專業的海歸,回來后更容易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大展拳腳。而且由于熟悉國際市場的管理運作模式,海歸能夠協助企業盡快走上國際化發展的道路,二者最終達成互利共贏的局面,這些對于海歸來說都是大好的局面。
據悉,為了幫助更多學生家長撥開留學迷霧,澳際教育集團將于2012年12月2日在北京召開《好專業•發現十年后的自己——未來十年熱點碩士專業品鑒會》落地活動。屆時,澳際教育集團將云集世界頂級名校和知名企業HR親臨現場,為更多想要出國深造讀研的學子現場規劃職業,造就他們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