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國家提出“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出國留學方針,鼓勵自費留學。留學行業褪去了國家公派留學的“精英光環”,更多的工薪家庭加入了留學大軍,許多家庭用較少的投入,實現了出國夢想。
2011年的留學人數33萬,自費人數比例為93%。在自費留學人員中,工薪家庭比例日益增加。2009年前幾年出國,并且已回國的中國留學生群體中,來自普通工薪家庭的只占2%,而在2012年赴海外留學的學生中,來自普通工薪家庭的比例占到了34%。
錢不多不等于出不去
隨著人民幣升值與中國老百姓財富的增長,使得工薪家庭留學人數增加。出國留學已經越來越平民化,普通家庭出國留學已經不再是夢想。澳際教育集團歐亞部總監趙穎濱女士認為:“留學市場逐漸進入“剛性需求”時代。工薪家庭對子女教育義無反顧的投入,推動中國留學市場由小眾的‘精英留學’,轉變為大眾自由選擇的‘自助留學’。”
盡管如此,高昂的留學費用對于任何工薪家庭來說都有可能是一生的積蓄,如何合理的平衡“投入與產出”的天秤成為家庭思考的問題之重。
如今,法國、荷蘭、德國等歐洲國家留學熱初見成風,為了吸引優秀的中國留學生,歐洲等國建立了相應的配套措施提供獎學金、助學金或者境外實習工作機會,以吸引更多的中國學生前往留學。當然,除了獎學金政策的相應出臺,歐洲免學費的公立教育系統也頗受關注與追捧,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典等歐洲國家均為高福利國家,前去留學的外國學生可以享受與當地學生一樣的福利待遇。因此,國際留學生一旦過了語言關,進入公立大學就讀,就只需要支付自己的生活費,并且這些國家還可以合法打工,留學生還可以通過打工賺取生活費用。
價格低不等于質量低
澳際教育歐亞留學事業部趙穎濱總監指出:“歐洲留學一直是被譽為性價比最高的留學地區,歐元匯率的持續走低,無疑讓2013年留學歐洲,成本再度降低,真正成為高中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的明智選擇。”的確,歐洲不僅有豐富飽滿的歷史人文環境,更是眾多世界知名院校云集之地。據2012年世界大學排名200強的院校中,歐洲地區院校占據了近1/3的數量,而且中國學生整體人數比例遠遠低于其他一些已經留學“產業化”的國家。
不僅如此,歐洲諸多大學的專業位居世界之首,如荷蘭商科類專業、法國奢侈品新興專業、瑞士酒店管理專業以及德國機械工程專業等,此類專業畢業的學生有機會直接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實習,薪酬起點也要比其他國家畢業的國際留學生高出近一倍。
而且,在語言學習上,歐洲留學的優勢更加突出。英語是歐洲地區普遍可以通用的語言,但各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的語言,如法語、德語、荷蘭語等都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階段充分掌握。依當今就業形勢來看,對于國家化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如果你既熟練掌握了英語,又掌握了其他1-2門小語種,在與其他英語國家留學歸國人員的職場競爭中,顯然具備了更加突出的優勢。
投入少不等于回報少
留學的花費確實比在國內讀書要多,但是學生留學回來后,無論是個人的思想還是對將來的職業規劃都將更開闊。投資的回報不僅僅體現在金錢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精神思想上的收獲,這份經歷會增加他們的自我認可度,因此,一般留學生回來后更多的是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而不是單純地比較誰的起薪更高。
不過盡管不少選擇的學生都認同“留學提升價值”的觀點,但是作為工薪家庭,一年幾十萬的投入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若是后期沒有從物質上得到足夠的收益,那么即便孩子獲得了不一樣的教育經歷,對于他們來說,這項教育投資依然不能算完全成功。如果既希望讓孩子提高學歷、豐富經歷,又想降低投資成本,這類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選擇一些歐洲公立學校。“意大利的服裝設計專業、德國的工業設計、法國的奢侈品管理專業等享譽全球,而這些國家的公立院校免學費,一年只需花費幾萬元生活費,性價比很高。” 趙穎濱女士給予了歐洲留學很高的評價。總之,留學不僅是一份投資,更是對孩子人生的一種規劃,因此家庭在選擇時要結合自身經濟實力、孩子的興趣特長等多方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