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個人總結,所以缺乏普遍性和廣體適用性。每個人都是unique的個體,我們的經歷、學術能力、交流能力、綜合素質以及看問題的角度,處理問題的方式都不盡相同。
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也許在你身上并不會發生,別人認為是不利的因素也許對你而言反而是一種優勢。因此,這份總結只能作為參考,作為一個過來人事后對整個申請過程的反思和回顧,我的水平很有限,看問題的角度并不全面,在很多地方存在片面或錯誤的理解。
第一步,建立信心,明確目標
最痛苦的失敗,不是付出努力后的失敗,而是敗在起跑線上。萬事開頭難,申請的第一步一定要邁好。信心是很重要的,樂觀積極的態度會讓自己在出國路上有一個好的開始,申請時,身邊有些同學中途放棄出國,臨時選擇保研或工作。一方面來說源于信心不足,認為自己拿不到offer,另一方面因為他們沒有確切的目標,當初選擇出國時并沒有真正考慮過為什么,只是聽說出國比較好,比國內科研有優勢,始終舉棋不定,兩面徘徊,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不說,整個出國團隊的士氣也會受到影響。
因此,在選擇出國前要明確的定位自己,明確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要客觀一些,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Self-awareness is the first step to suceed. 如果對自身沒有明確的認知,會使自己陷入被動局面。反之,一旦確定目標,就要堅持到底,付出100%的努力。從周圍同學和以往的經驗來看,能做到建立信心,明確目標并一直努力的同學,絕大多數都拿到了自己理想的offer。
在利益權衡上,我個人認為出國考慮的東西有很多,例如:
經濟方面,家里或個人能不能拿出10k-30k的財力去應付考試,付申請費,寄材料,簽證,購置出國物品,買機票?
性格方面,國外與國內差異很大的價值體系和思想體系你是否能接受并適應?
生活方面,留學所意味著的在實驗室長時間做實驗和巨大的壓力你有沒有心理準備?脫離了中文大環境的相對孤獨的生活你能否忍耐?
發展方面,國外的求學經歷會給自己的未來道路上增加多少砝碼,留學是否能比留在國內為你帶來更大的好處?
個人因素,你的GF或BF受否和你一樣也選擇出國?如果不是,而且你們感情很好,請慎重考慮異地對感情帶來的無法估量的隔膜和傷害。
當然,從辯證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并不能成為衡量自己是否決定出國的唯一標準,每個人的可塑性都是很大的。在不同的環境下,很難估計自己未來的適應程度和創造力,但未雨綢繆,對自己有個客觀準確的認識,只會給自己帶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