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申請者,都集中于周四。這時的簽證廳,仿佛腫瘤醫院的臨終病房,大家抱著一線余生的希望,做著必死的準備。
第二次給了我辯解的機會。當我拿著七位數美元的存款證明時,簽證官很禮貌地說:“你已經很好了,不需要再留學了。”這真是第22條軍規!
再預約簽證,已錯過了開學。學校對此司空見慣,通知入學可推遲一年。
2003年春,非典疫情肆虐,侵蝕著經濟復蘇的信心。我早早地預約了簽證,并加入了另一家美國頂尖軟件公司,主管提供了長假證明并允諾回國后可復職,我又是躊躇滿志。但事與愿違。5月22日拒簽,6月20日拒簽,7月11日拒簽,8月6日拒簽。這一年,我被拒絕了四次。簽友中小張托了參議員拿到簽證,大梁跨區到上海闖關成功,老孫轉到赴法國……他們遠走高飛,朝著夢想邁進。
學校來函稱只能再延期一年。我心灰意冷,把護照丟到了抽屜里。
2004年,一家風投公司拋來了橄欖枝。合伙人看我赴美之心未泯,同意為我出份提供學費的證明。這可能是證明我將回國的唯一辦法。我發誓只再試一次。
7月15日,我再次來到使館。簽證官看到記錄,眉頭緊蹙。我將資助函遞給他。
“你如果不回國,有什么后果?”
“這家公司將起訴我。”
足足10秒鐘沉默后,我得到了簽證。
我欣慰卻決無喜悅:兩年時間過去了,同級學生已畢業,老板一再挽留,機會成本越來越高。赴美留學真的那么重要嗎?
“一定要來!”朋友們說道,“這是一種態度!”
我飛抵賓州,游歷美國,結交朋友,在紐約實習,度過了美好的留學歲月。畢業后回國從事金融行業,幫助數家中國公司到美國上市,也再次親身經歷了新的一輪資產泡沫與經濟危機。
2010年,中國超過印度成為最大留美輸出國,12.8萬名學生在美求學。60萬名海歸回國,踏入學研文體政商等各領域,涌現出諸多佼佼者。我的未婚妻,也正在美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