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0日,中美發表聯合聲明稱,美方將為中國留學生提供簽證便利。我看到舊護照上的六個拒簽章,感慨萬分:向我咨詢簽證的人估計要絕跡了。
十年前,我所在的一家美國網絡設備公司,市值全球第一。互聯網在國內方興未艾,很多留美MBA,獲得風險投資開始創業。新經濟的活力,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決心留學。于是考寄托,寫材料,申請商學院。
2001年9月,紐約世貿中心遭襲,兩名美國同事不幸遇難。亞太銷售部上百人,開完年會困于夏威夷。我費盡周折,組織他們回國。但我仍然沒有想到,這次恐怖事件,對世界經濟乃至我本人,有多大的影響和沖擊。
“9/11”徹底刺破了科技泡沫,衰退從硅谷輻射全美乃至世界。各大公司紛紛裁員,我也未能幸免,股票期權頓如廢紙。慶幸的是,一所當年《華爾街日報》排名前五的商學院,發來了錄取通知。
經濟蕭條是念書的好時機。但學生簽證非常難,由于反恐,美國對敏感專業還啟動了安全調查。大家不敢輕視,準備得有板有眼:老孫整理了100頁“簽經”;大梁發來了面試問答200題;小張提前與男友領證“拉埋天窗”;20多名準留學生成立了小組,搜集訊息,模擬面試。我于兩家美國大公司工作多年,又手持申根簽證,曾入境歐洲十國,相比其他同學,更有把握。
美國使館簽證處,位于秀水街北。7月酷暑,簽證大廳內,各色人等,翹首以待。通過簽證的人,都好似中了彩票。
終于到我了。一位白發簽證官問我為什么去美國。我話音未落,他毫不猶豫地拿起圖章,宣告了拒簽。我腦子一片空白,感覺極度的羞辱,就像被泰坦尼克救生船拋下一樣,在冰海里下沉。
“沒關系,”父親鼓勵道,“是不是不夠學費,我來補齊”。
拒簽只有一個“藉口”: “214(b)條款”, 即所有申請者都被假定有移民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