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四:關注公共事務 向世界發出聲音
英國《經濟學家》周刊7月15日刊登題為《綠芽》的一期文章說:CYCAN在上海世博園聯合國館就青年、能源與氣候變化問題召開峰會。2007 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YCAN)由7個有著應對全球變暖共同愿望的組織發起。CYCAN的趙祥宇說,中國4億青少年需要讓人們聽到他們的聲音,需要就氣候變化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個組織的主要項目是在中國52所高校鼓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做法是進行調查、舉辦在校培訓和出版應對氣候變化的指導書籍。從一開始,項目的目標就是到2012年將高校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0%。
然而,對于中國的非政府組織來說,這是一個困難的時代。自3月政府要求小型非營利組織在接受外國資助前獲得公證,這使得政府對這個領域擁有更大控制權。
方捷與大多數同伴們都認為,經濟增長和環境問題都是緊迫問題,尤其是還有無數中國人生活貧困。
特點五:網絡化生存
《紐約時報》網站發表文章稱,近年來,中國年輕人熱衷于無償為流行美劇(例如《越獄》和《緋聞女孩》)制作非官方網站,而這是近年來中國互聯網領域一個較為顯著的發展。流行美劇播出僅幾小時后,中國人便可制作出中文字幕,之后上傳到中國的文件共享網站上,免費與他人分享。
對此,中國視頻分享網站土豆網的創始人王微表示:“網絡實際上是現實生活的一種反映。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去歌廳、去酒吧、和朋友聚會以及外出購物。在網絡上,他們也可做同樣的事。” 每家中國互聯網公司似乎都在建造自己的在線集團,提供在線游戲、購物、博客以及公告欄。和美國一樣,中國國有電視網絡也擔心娛樂會向網絡轉移,使年輕人厭倦電視。因此,他們正以《美國偶像》為藍本制作選秀節目。
現年18歲的黎宇飛(音)是一名典型的中國大學生。在日常網絡生活中,他寫博客、下載韓國電視劇、經營兩個音樂網站,還玩在線游戲。“大約從11歲的時候我就開始做這些事情。現在,我把大部分業余時間都用來上網。”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