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愛好可沖淡思念與孤獨感
而對于初期產生孤獨感的學生來說,主要是由語言障礙和生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李一嵐表示,這種情況每個人出國以后都會遇到,只不過是程度不同。因此應先在國內時培養一個愛好是十分必要的,出國后,這種愛好會吸引你學習以外的注意力,沖淡思念與孤獨。
同時,應在留學前把各種可能遇到的問題都想一想,在獨立的環境下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國外更要學會自我激勵。
最后,李一嵐提醒,出國后前半年的不適應,主要是因為兩個國家的文化、生活方式等差異造成的,所以留學前做足功課,盡量詳細地了解前往國家,大到文化歷史,小到圖書館怎么用,公共汽車怎么坐,了解得越清楚,準備得越充足,心里就越有底,出國后的生活也就更加順利。
常見問題
出國留學前心理準備成“大事”
對于留學新生來說,生活上的不適應比較容易克服,而心理的適應期則更加重要。因此出國留學前的心理教育很重要。
注意跨文化交流兩大誤區
有志于海外求學的年輕人最關心的常常是如何才能順利被外國大學錄取,如何順利地得到簽證。至于到國外后會遇到哪些文化上的問題,卻很少有人關注。事實上,許多留學生到了國外后,由于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在文化適應上花了很多時間,影響了學習。
所以在留學前,還需要再花一點時間來做好心理上的準備。李一嵐建議:去海外之前應充分了解對象國的風土人情以及人文環境,接受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訓練??缥幕涣髯顟苊獾膬纱笳`區:一是仇外,二是媚外。兩者都是文化偏見極端化的表現。我們應該暫時放下自己的標準去理解他人,但不等于要放棄自己的文化價值觀而全盤西化。
其實,差異并不是件壞事,差異往往引起他人注意和好奇。如果我們能夠把差異轉化為一種溝通的動力,利用好奇來加強溝通,那么我們就可以交到很多朋友。不同的文化之間只有差異沒有優劣。正確的跨文化交流的態度應該是謙虛好學、不卑不亢、以禮相待、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價他人的行為。
首先學會適應新的環境
因此,留學生到了與中國差異很大的文化里,才能體會到自己身上的文化根基,因此會變得非常敏感,對針對自己的文化偏見,特別是對當地某些人的排外心理會感到不適應。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偏見都會產生排外的心理和行為。在國外所遇到的絕大部分當地人都是友好的,只要友好得體,都是可以成為朋友的。
在大部分留學的國家里,極端的排外活動并不多見,常見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不理解和反感情緒。因為飲食、起居、交往等文化習俗的不同,留學生的一些行為會讓當地人感到不解。所以到國外學習,首先就要學會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