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讀新加坡一所大學的中國學生,因為長期不能適應國外生活,無法“割舍”國內女友,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出現一系列問題,最終被對方學校遣送回國,終止留學。
這對于家長和學生來說不僅浪費大量的金錢、耽誤學業更重要的是消耗了寶貴的時間。同時這也給更多的家長和學生敲起警鐘,出國留學并不是簡單地將孩子送出國門。
目前,國外的教學大多注重個性發展,基本技能的培養,重在培養創新及動手能力。而中國孩子長期習慣了應試教育,出國留學后,要面對這種學習、生活上的較大差異,無疑會是不小的挑戰。
基礎差 外語弱成退學主因
近些年,出現國外留學被退學的失敗例子雖少,卻不容忽視。
從目前來看,造成國外留學退學的主因多為自身基礎差、外語程度不高,王海燕表示,這主要和一些家長盲目出國觀點有很大關系。眼下,有些孩子在國內上不了好的學校,就會選擇出國留學。而通常這些孩子的基礎相對較差,外語程度也不高,接收全日制英文的教學成了最大的挑戰。
此外,西安外國語大學留學服務中心澳大利亞部主管李萌表示:目前,個別學生抵達國外之后盲目更改了留學計劃,在不了解課程的情況下單憑個人的想象更換本來已經申請好的專業課程,之后發現自己跟不上課程,又換回原專業,雖然沒有退學,但也浪費金錢和時間。
因此,李萌建議學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要格外謹慎、根據個人的職業規劃結合個人的學習特長、興趣愛好并且聽取國內的專業留學咨詢顧問或者是國外院校的學術指導顧問的建議,全面綜合地考慮選擇專業。
教育理念不同需提前適應
對于從小接受中國教育的學生來說,到國外留學最大的不適應就是教育制度的不同。
西安工業大學數學物理系崔佳慶碩士表示,首先,教育理念方面有很大的差別。中國每年的高考(論壇),非常正規,競爭激烈,而國外學校只需提供中學成績,通過面試就可以上大學。但進入高校后,就會有很嚴格的學分制,老師對學生比中國高校更為嚴格,淘汰和競爭同樣激烈。國外大學好進難出,而國內則是難進易出。
其次,教學模式不同。中國的教育是被動接受,老師強制灌輸知識,國外注重啟發教育,授課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去找答案、查資料,通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補充知識內容,提高學生興趣。中國學生剛去國外如不主動轉變學習方式,日久了學業將會跟不上。
最后,教育制度的差異。通常,在國內,習慣了老師教什么,就學什么的中國學生不習慣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所以,“中國學生不積極參與課堂發言”已經成為國外校方在總結中國學生特點時最常提到的方面。通常,國外的老師上課不帶教科書,而是列十幾本參考書讓學生課后到圖書館借閱;新學期剛開課就要寫論文,如何完成論文,怎么在圖書館中博采眾家之長,成了中國學生的難題。針對這一點,崔佳慶老師提醒,中國學生在出國之前要有心理準備,不能死抱著國內的學習習慣不變,這樣無法適應國外的學習生活。
要點提醒
平穩度過“適應期”先充分了解目標國家
據留學機構權威負責人表示,通常到國外留學,其適應期最短時間是半年甚至兩年。因此怎樣平穩度過“適應期”,成為出發前的重點話題。
出國前給孩子展現自我的機會
專家表示,首先,英語(論壇)水平必須加強,必須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這樣在生活、學習上才能適應。其次,出國前家長要學會放手,不要干預太多,讓孩子有展現自己的機會。
很多學生在出國留學初期,容易出現抵觸情緒。李一嵐表示,這與學生的出國目的不明確有關,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年紀較小的孩子身上。這種情況首先要改變家長的想法,不要強迫孩子做自己沒有興趣的事,可以在留學前幫助他們了解留學這件事情,在其中找到自己孩子的興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