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波移民潮正在上演 海歸稱不僅是為安全感
有專家稱大量的知識精英和新富階層選擇移民是為了追求安全感。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不確定的社會,每個人都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危機感和焦慮。但對財富精英來說,發達國家可能更能滿足他們對于穩定、平靜生活的期待。
Larry Wang,2007年畢業于新西蘭林肯大學,在新西蘭工作一年后回國發展。他并不認同專家稱移民為追求安全感這一理由。據Larry Wang了解,很多人移民的目的是為了子女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多的中國新富甚至中產家庭,依舊寧愿花費幾十萬甚至幾百萬,送孩子走出國門接受國外的教育。個中原因在于,他們對中國的教育體制、對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甚至對中國的大學失去了信心。Larry Wang,1995年國內研究生畢業,在大型金融機構工作多年后,出國留學充電,回國后在某知名地產公司就業,目前任副總經理。
與這“第三波移民潮”相反的是,有海歸稱“中國一天一變,再晚兩年回來什么都不適應了”。 Larry Wang認為,國內的文化土壤盡管不適合創新,但是有了核心技術后,似乎國內的環境更適合事業的發展。
雙重國籍,我國人才吸引政策應與國際接軌?
有評論說,第三波移民潮反映了我國官方對移民海外一種非常開放的心態和良好的國際視野。中國社科院學者曾省存說,在全球化的今天,移民潮的出現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在中國大陸移民潮之前,中國臺灣地區也曾有類似過程。印度、韓國甚至一些發達國家,也出現過精英外流的移民潮,但是,后來通過“人才流轉”,反而又大為獲益。
一家專門收集各國國籍法資料的網站統計,目前大約有89個國家正式允許不同形式的雙重國籍或多重國籍。提倡中國實行雙國籍法案的北京思源社會研究中心總裁曹思源統計發現,全世界76%的國家以不同形式承認雙重國籍。
Larry Wang認為,在對待人才問題上,我國應該有更加公開透明的公平態度。有的政策過于媚外,有的又過于傲慢,多讓人不舒服。在政策方面應該更多的注意與國際接軌。據Larry Wang同其他的留學歸國人士溝通發現,使用國外身份去申請就業和創業方面,會帶來一些不方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業家表示,“保留中國國籍是有必要的,這對我們在國內做企業也有很大幫助,明擺著擁有他國國籍也需要承受過多不必要的輿論壓力。”一位已移民澳大利亞的學者則認為,中國實施雙重國籍,是國際趨勢,目前全球一半以上國家承認或默認雙重國籍,韓國、印度等在轉型期一度流失大量精英人才的國家也已開始默認雙重國籍,吸引精英回巢,站在全球化人才流動、合作的角度考慮,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
對還在猶豫是否要回國的留學生和在海外工作的人士,Larry Wang建議應該力爭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對國外的文化環境有了一定理解后,再回國,這樣有一個對比后,會引發一些有意義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