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河擁有在國際一流學府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優秀畢業生的傲人學歷。畢業后進入讓人很多人羨慕、嫉妒、恨的國際頂尖金融機構美林證券和華平投資工作。在即將邁入三十歲門檻的年紀,出人意料地創立自己的茶飲料公司“一木覺茶。”一木即本末,覺即覺醒。用對良心的堅持覺醒人們內心的本末。
圍城外的人往往只看到投資銀行工作帶來的豐厚報酬,而忽略所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工作強度。請你給我描述當時在美林證券工作的典型的一天?
其實很難描述典型的一天,因為每天在投行都充滿精神上和身體上的新鮮挑戰。有時你會早上八點接到通知去北京出一天差,也就是去北京三小時,回到香港繼續工作到晚上十二點。如果是菜鳥職位,至少在香港投行圈里,是九點進辦公室,凌晨兩點下班。當時流行的說法是一個人干五個人的活兒,掙仨人兒的錢。這就是為投行打工的報酬的計算方式。
當你負責具體交易時,可能一周七天都在忙。記得在美林負責香港電信股權收購項目時,我和我的搭檔輪早晚班。我下午五點進辦公室,早上六點回家睡覺。(聽起來好像在醫院值夜班~)我記得有一回在辦公室我看到電腦屏幕下方顯示時間為兩點。抬頭一看,竟然只有我一個人。我當時非常疑惑,突然恍然大悟,原來是夜里兩點。
我進入投行其實也是像大多數人一樣因為高回報。但還有一點,我想通過這份工作理解公司運營。一般年輕人很難有機會和這樣實業家和高級別商務人士從宏觀俯瞰公司業務和做出決策。投行的工作給了我這個窗口。
什么使得你進入私募股權融資(PE)領域?
我想離金融領域核心更進一步。投資銀行和私募股權融資當然是有區別的。通俗的說,做投行就好像導演,你要告訴客戶怎么做。做PE就好像你是演員之一。雖然是為企業家搭戲的配角,但你就在公司經營核心,得以和公司決策者商討策略。對我來說都是學習的過程和實現自己的目標的必經之路。
是什么驅使你離開報酬優渥的金融工作轉而創業?為什么是茶飲公司?
我為自己做的事業規劃的目標一直是要成立自己的公司。通過之前的工作,我一步步接近企業運作的核心和本質。(離開PE就像當夠了羅賓的角色,終于升格做蝙蝠俠)再者,我想在三十歲之前,在需要擔當更多家庭和其他責任之前放手去探索新的可能性。年輕不怕失敗,勇敢往前吧!
我的茶飲公司“一木覺茶”就是在這樣想法下產生的。我們要賦予“傳統中國的”一抹現代色彩。有人認為西方的就是現代的就是好的,這并不正確。茶飲可以現代,也可以健康時尚。
我想做的事業是可以影響更多人,為社會帶來正面意義。很多在中國致富的例子都是挖了煤礦金礦,但為社會做出特別貢獻了嗎?并沒有。這是我的終極目標,改變世界,哪怕一次只有一點點。
我們茶飲絕對沒有任何添加劑,絕對純天然。這是我們的底線。我們的顧客和我們自己和家人喝的都是一樣飲料。我絕對有底氣做出這樣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