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凱博士,是用“跳級”的方式完成了本科、碩士的讀書過程。15歲作為高一的學生成功考取大學,21歲研究生畢業,畢業分到外交部,給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做翻譯,5年后考取耶魯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后不久擔任摩根士丹利亞州區副總裁,后又擔任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總經理等職。目前擔任中歐聯合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北京股權投資基金協會常務理事兼國際委員會主席,并擔任多家國內外大型企業和基金的顧問。同時,“業余”時間他還兼職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評論員。
高志凱十五歲就以高考狀元之姿進入蘇州大學就讀英文文學專業。當年您是什么樣的學生?對我們的學生聽眾們有什么建議碼?
1977年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鄧小平的領導下,我們這代人終于有了上大學的機會。這一年我和眾多年輕人懷著忐忑的心參加了文革后第一屆高考。對于當時15歲的我,能被錄取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我決定奮力一搏,絕不能讓這個機會從指間溜走。
我是個非常努力和用功的學生,但同時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聰明的學習方法。即使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一直對國內外大事感興趣,尋找任何可以讀書來汲取營養的機會。不要只沉溺于眼前的書本和生活瑣事,要抬起頭望天空,開闊自己的格局。
我的任何所謂成就都來自于勇敢地去奮不顧身地抓住機會。不要怕做夢,任何事情皆有可能!
在八十年代您為鄧小平作了五年英文翻譯。在偉人身旁工作是怎樣的經歷?
在鄧小平身旁工作是我人生的高點。坐在鄧小平的身后,嘗試以他的視角看待中國和世界,嘗試理解他簡單話語所傳達出的深刻含義,我認為是人生的無上光榮。我得以親歷鄧小平與多國領袖使節對話和談判,見證中國改革開放的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以致今天我仍然不由自主地使用我認為的鄧小平的角度看問題。我認為他為中國設想的未來是充滿創新眼光和非常務實。
后來您怎樣決定去耶魯大學攻讀法學博士學位?又怎樣投身金融領域?
我從小就夢想能得到博士學位。在外交部工作無法實現這個夢想,于是我決定去讀書。一開始我是想讀政治經濟學的,但蘇聯解體使得我陰差陽錯地去了法學院。這三年的教育讓我受益匪淺。耶魯大學的教育很大程度激發學生為社會服務的熱情,我的同學們一半以上畢業后都進入公共領域工作。我畢業后進入紐約的律師事務所執業。因為當時負責的案件多為資本運作相關使得我有機會轉行進入華爾街進入投資銀行工作。機會隨時都有,要抓住它既考驗能力更考驗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