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穎慧是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名神經病學家,她和她的同事們偶然發現一對母女的遺傳密碼發生了異常變化——她們體內一種眾所周知有助調節動物生物鐘的基因發生了同樣的突變,于是他們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睡眠研究。
傅穎慧:當這些人有這種基因變化時,他們的睡眠量較少。一般人需要八到八個半小時的睡眠,而這些人只需要睡五個半到六個小時。
盡管這對母女沒有一般人睡得多,但她們精神不錯。
傅:她們沒有睡眠問題,只是睡得不像一般人那么多。
她們覺得困乏嗎?
傅:不會比多數普通人感到困乏。傅的團隊想要更可控地研究這種基因突變的效果,所以他們改造出一種擁有同種基因變化的老鼠。果不其然,他們發現這些老鼠比一般的老鼠睡得少。而且,它們似乎能從短時間的睡眠剝奪中更快地恢復過來。哈佛醫學院的睡眠專家查爾斯·切斯勒說:“這項研究成果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查爾斯·切斯勒:這項研究其實表明,嗯,我們每晚所需的睡眠量是先天的基因決定的,這個微小的基因變化對人類和動物的行為都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項研究解答了許多睡眠問題,也提出了許多睡眠問題。切斯勒說,這項研究并沒有證明這些基因突變的人和我們其余的人睡眠功能一樣好,也許他們根本無法獲得所需的睡眠。他說這很難說,因為我們真的無法完全了解睡眠的全過程。
切斯勒:沒有人真正了解睡眠的功能是什么,盡管最主要的假設是睡眠的核心功能和大腦細胞的修復和重組有關。
然而,研究這種基因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如何進行睡眠以及為什么睡覺的線索。而對于我們這些沒有這種基因突變的人來說,傅穎慧說我們不應該試圖去破壞我們的遺傳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