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杰斐遜,美國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科學家,第3任美國總統(1801~1809),民主共和黨創始人。
1743年4月13日生于弗吉尼亞的沙德威爾。1762年畢業于威廉-瑪麗學院,1767年出任律師。1769年當選為弗吉尼亞議會議員,1773年與p.亨利等人仿照馬薩諸塞的先例成立弗吉尼亞 通訊委員會,協同其他殖民地進行反英斗爭。

1776年10月,杰斐遜回到弗吉尼亞任州議會議員積極從事改革該州的立法工作,提出著名的《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案》等重要法案。此法案于1789年通過,對歐洲產生重大影響。他還提出廢除《長子繼承法》和《續嗣限定法》兩項封建法令,以限制大量土地集中到少數 封建大地主之手。他贊同廢除奴隸制度。1778年成功地通過禁止輸入奴隸的法案。1779年起任弗吉尼亞州州長。1781年辭去州長職務,退居蒙蒂塞洛私邸,對弗吉尼亞進行大量的社會調查和自然環境考察工作,發表《弗吉尼亞紀事》(1785)。1783年重返國會,提出一系列重要法案,包括建立十進位的貨幣制度和著名的1784年《土地法》。1784年5月,杰斐遜被派往法國協助富蘭克林簽訂商約。1785年任駐法全權公使。1789年4月聯邦政府成立,g.華盛頓就任第1屆總統。9月杰斐遜被任命為國務卿。在任期間與a.漢密爾頓在經濟和外交等方面的施政方針上發生分歧。1793年底辭去國務卿職務,建立和領導民主共和黨,與漢密爾頓領導的聯邦黨相抗衡,對 日后美國兩黨制的形成和發展有重大影響。
1800年杰斐遜當選為美國第3屆總統。1804年再度當選。在兩屆總統任內廢除了前屆亞當斯政府所頒布的《歸化法》、《客籍法》、《敵對外僑法》和《鎮壓叛亂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權利。積極推行向西擴展的政策。于1803年向法國購買了路易斯安那,使當時的美國國土約增1倍,為美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他廢除國產稅,重視發展農業,維護民族經濟。 1804年頒布新《土地法》,允許人民購買面積較小的土地,擴大白種男子所享有的選舉權范圍。1808年宣布禁止奴隸貿易。但他對黑人和印第安人仍實行迫害政策。 1809年退居蒙蒂塞洛私邸。晚年致力于研究建筑工程、哲學、古生物學和自然科學。還制定出一套大、中、小三級教育制度。1812~1825年,親自籌劃并建成弗吉尼亞大學。1826年7月4日逝世。
晚年的時候,杰斐遜總結了他一生的三大功績,弗州的宗教自由法案、《獨立宣言》和弗吉尼亞大學。
美國人受賜于杰斐遜的實在太多了,他不只給了美國人《獨立宣言》、《人權法案》,還有美國歷史中民主的形成,在平等中覓取自由的原則,美國的貨幣制度,宗教自由的觀念和奴隸應該獲得自由的偉大思想;他還致力于最為實際的事業,拓展了美國的領土,發展了西部。任何一個美國人,即使林肯,對于美國和美國人民的貢獻都不能和他的貢獻相提并論。
林肯說,“如果你想證明托馬斯. 杰斐遜的偉大,你可以注意下述的事實:持不同政見的人,無論他們的政見多么不同,都可以從他們的思想里找到根源。美國的每一個政黨,都遵奉杰斐遜為它的導師。”美國人沒有稱呼杰斐遜思想,但確實比什么主義、思想、理論、學說都更加持久。后來,林肯繼承杰斐遜未竟之業,將美國奴隸制度廢除。這件事情杰斐遜早就想做了,只是——“如果那時可以做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