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闡明我的信仰,我必須簡單介紹一下我的經歷。
我人生的轉折點是我決定不做發跡有望的商人而專攻音樂。父母雖然與我志趣相投,也像我一樣熱愛音樂,卻反對我以音樂為職業。考慮到我的家庭情況,他們的態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祖父在莫比爾的斯普林希爾學院教授音樂達四十年之久,深受學院師生的熱愛和敬重,他的工資卻只能勉強維持一大家人的生活。父親常說若不是祖母精明能干,克勤克儉,一家人非挨餓不可。所以在我們家,只要一提起音樂這個職業,大家就聯想起收入不穩定的那種苦日子。父母堅持要我上大學,不讓我進音樂學院,我也就上了大學。記得當時我還挺開心,因為雖然我熱愛小提琴,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練琴,我還有許多其他的愛好。
沒等我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家里的經濟情況就變得很糟,我感到自己有責任退學找工作,這才投身商界——我始終認為那段經商歲月是虛擲光陰。
我從來無意貶低經商,我的意思是它不適合我。我經商只是為了掙錢,除了能補貼家用給我帶來一點滿足以外,錢是我經商得到的一切。這是不夠的。我感到年華似水從我身邊流走。對職業的不滿使我痛苦不堪。我唯一的抱負是積攢足夠的錢,辭去商務,到歐洲學習音樂。于是,我每天黎明即起,練習小提琴,然后去“商業區”上班。幾乎來不及囫圇吞下倉促準備的早餐,弄得我可憐的媽媽惶恐不安。我不與業務合伙人共進午餐,總是找個便宜的餐館,隨便混上一頓,信手寫些和聲練習曲。我不停地掙錢,終于一分一分攢夠了出國的錢。這時,家庭經濟情況也好轉了,不再需要我的幫助。我辭去商務,感到自己像出獄的犯人一樣自由,便乘船去了歐洲,一去就是四年。我學習比從前想象的刻苦得多,但我非常快樂。
“快樂”一詞還不足以表達我的心情,我是樂不可支,飄飄欲仙。我過著真正的生活。我是個自由人,做我愛做的、命中注定要做的事情。
假如我一直經商,今天可能會相當富有,但我不認為我的人生會很成功。我可能會放棄一切無形的、金錢絕對買不到的精神上的滿足;這種精神上的滿足常常因為人的主要生活目的是發財致富而不可企及。
我脫離商界之舉是與所有親友的忠告相違的,因為我們大多數人習慣把成功與金錢聯系在一起,為理想而放棄高薪似乎是發瘋。如果真是如此,我倒要說:“咳,發瘋可真好!”
金錢是好東西,但可能為了金錢,我們付出的代價太昂貴。
附注:
亞歷山大•布洛奇:是佛羅里達西海岸交響樂團指揮。從事指揮生涯之前,他曾涉足音樂的許多領域,他赴俄國師從奧坡爾德•奧爾并留下來成為一個俄國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或許,他是唯一擔任該職的美國人。他是個靦腆的人,音樂是他唯一的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