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拷貝 Home Video,通過欣賞和講解英文電影原聲,為英語學習者搭建鍛煉聽力的平臺,同時進一步了解歐美文化和生活習俗。
本期話題:《驚天巨嘯》
電影評價:
正面評價
不重技術重人情
從技術角度來看,《海嘯奇跡》的大場面特效制作不算出彩,和《2012》這樣的大片比起來頗有不及。不過《海嘯奇跡》對于災難的寫實較為出色,海嘯洶涌而來的巨大破壞和過后的滿目瘡痍,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與日本2011年海嘯的電視直播的畫面相比相差無幾。導演并沒有把影片的重點放在大場面和感官刺激上面,海水肆虐的表現中規中矩,尸橫遍野的鏡頭只是一閃而過,著重表達的是在災難面前的人性。(《新京報》評)
闡述影片主題
伊萬·麥克格雷格在影片開始露了幾面,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才再次登場,猶如布爾加科夫《大師和瑪格麗特》里面姍姍來遲的主角。不過麥克格雷格并不是來打醬油的,在影片的后半段接手了娜奧米·沃茨的作用,以堅強的性格影響兩個幼子,秉承家庭至上的觀念尋找瑪麗亞和盧卡斯,最終守得云開見月明,奇跡終于出現,合家團聚。這個奇跡之所以能發生是因為愛和堅持。換個中國人比較熟知的表達方式,就是許三多嘴里的那句口號:不拋棄,不放棄[7] 。(《新京報》評)
劇情純粹 場面震撼
《海嘯奇跡》劇情比較純粹,整部電影的時間線,就是一個家庭從遇難到重聚的幾十個小時,不像《唐山大地震》在跨度很長的時間里影片類型偷渡為家庭倫理片,也不像《一九四二》野心大得想把通直的假史掰彎。小格局看似處理起來簡單,實則要求更高的技術與技巧。開篇時段的海嘯特效,比《唐山大地震》的地震場面真實得多,觀眾更易產生身臨其境的代入感。(搜狐娛樂評)
負面評價
影片充斥著一種令人不安的自滿和感情表達方面的缺乏,降低了整部影片的質量。(《紐約時報》評)
電影的畫面表達處理得很好,但可惜的是影片講述了一個相當乏味的故事。(《紐約客》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