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最后一部注定不是件容易的事。對于所有看書、看電影的哈迷們,伴隨著我們的,不僅是七本書、八部電影這么簡單,大抵是因為人們往往習慣將自己的情感注入于熟知的事物中。我們看的不一定是哈利·波特一群孩童成長為青年,卻是在感受自己的變與不變。而在這些變與不變之間,游蕩著的是我們日益孤寂的靈魂與那干涸的心靈。所以,無論哪個導演如何編排《哈利·波特》電影,總會有人為之買單。另一方面,導演對原著的取舍也確實是他藝術功底的體現。那么,既要抽離出自己對時光流逝的眷戀與慨嘆,又要兼顧書迷與影迷各方面的情緒,以百分百學術性的文字寫一篇觀后感,這樣艱難的工作對于我這種情感豐富的人來說,簡直就比臨摹高考滿分作文還要困難。
如此這般,我們愛或反感、彈或贊賞與否都早已經與這部電影本身的好壞無關了,更多的是一種情緒、或者說是一種情懷在其間為我們催化、反應。因此,觀賞完一整部電影下來,我所記住的、抑或被感染的也還是《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七下)》擊中我的淚點的地方。
淚點一:霍格沃茲魔法學校保衛戰
那樣背水一戰的場景刻畫、這般史詩級別的配樂烘托不都是為了這一次的決戰嗎?所有從第一部到第七部出現的凡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小人物們一齊舉起魔杖,為霍格沃茲隔離出最后的一道防御屏障時,至少我是被這種視死如歸的決戰精神所感染,戳中我的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