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歷程 Temple Grandin(2010)
坦普·葛蘭汀是一個自閉癥患者,她的媽媽為了撫養她成人吃盡了苦頭。
1966年的暑假,葛蘭汀來到了自己的姨媽家度假。在這里,葛蘭汀對牲畜特別感興趣,因為自閉癥的原因能促使她“像牲畜一樣思考”。后來她發現自己能在固定牲畜用的“擠壓機”里安靜下來,“擠壓機”對她有安定神經的作用。
暑假很快就過去了,葛蘭汀來到了大學。為了平息自己的情緒,葛蘭汀在宿舍里做了一個“擠壓機”。為了能讓擠壓機保留下來,葛蘭汀為擠壓機的“實際效果”做了一個心理學實驗。她寫了一份論文給教授,說明不僅僅是對自己,對別人,擠壓機也有類似的作用。這份報告打動了教授,葛蘭汀保留下來了自己的機器。
大學畢業之后,葛蘭汀繼續著自己研究生的學習,她選擇的專業是畜牧學。因為葛蘭汀能“像牲畜一樣思考”,所以她能夠撰寫出了不起的畜牧學論文,并且能設計出令人叫絕的浸淹池。葛蘭汀的設計體現了她對動物、社會以及宗教的理解。無論牲畜最后是不是變成了肉類,在它們活著的時候,葛蘭汀要讓它們獲得充足的“優待”和“尊重”。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葛蘭汀參加了一個自閉癥的研討會。她打斷了所謂的學術發言,走到講臺上向聽眾訴說起了自己的經歷。
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而且是一部質地淳樸、品相上乘的傳記電影。片中對于坦普·葛蘭汀這一形象的塑造是較為成功的,拋開瑣瑣碎碎的小事不談,《自閉歷程》在借用坦普·葛蘭汀對待被屠殺的牲畜的尊重之心,似乎在傳達著社會應當對于自閉患者也多一份尊重。尊重是永遠不會過時的東西,并且也不會因為對某些弱勢群體尊重而遭人非議,這種善舉反而會幫助如自閉癥患者一樣有缺陷的人樹立與人交流的信心。一個沒有歧視、沒有鄙夷的社會環境能夠讓他們產生安全感,如果周圍的人都可以多一份尊重的心,那么這個社會就會變成一臺巨大的“擠壓機”,讓坦普·葛蘭汀這樣的自閉癥患者感覺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