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特親王 (1819 - 1861) Prince Albert 維多利亞女王的表弟和丈夫,一個統治英國20年而沒有名分的國王,他的出現和死亡如流星劃過黑暗的夜空一樣,改變者英國和歐洲王室的軌跡。女王在他死后,每遇到困難,總是說,阿爾伯特要是還在他會怎么做,他會做出什么決定。
阿爾伯特,1819年8月26日出生于德國巴伐利亞州,公爵昂薩克森-堡-哥達的小兒子,哥哥是歐內斯特。當他7歲的時候父母離婚。他母親因為通奸,被送到瑞士居住, 并且禁止見她的孩子。阿爾伯特在波恩大學受過教育。在1840年,他娶了他的表姐維多利亞女王為妻。
他們都生于1819年,只相差三個月,是至親的表姐弟。維多利亞的父親肯特公爵是英國喬治三世國王的第四個兒子,在她八個月時就去世了。她的三位伯父——喬治四世、約克公爵和威廉四世都沒有合法繼承人,所以她在威廉四世死后繼位。阿爾伯特是德國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的小兒子。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是他們兩人共同的舅舅。利奧波德和維多利亞的母親是兄妹,他們早早就籌劃好了兩個小人兒的婚事。阿爾伯特從未對自己的婚姻作過它想。年輕的女王起初卻心懷抗拒,不想放棄在終身大事上自己作主的權力。他們的婚姻最終成為英國王室歷史上無可匹敵的愛情傳奇,但這傳奇并不像王子和公主的童話那樣完美。
他與她在1836年初相遇,都是17歲,兩個人要多不同就有多不同。維多利亞當時還是被母親管得很緊的公主,她來自一個以無教養和愛吵架的作風著稱的漢諾威王朝,繼承了她的家族的特點:頑固、不忍耐。她非常有主見,但卻沒受過什么像樣的教育。阿爾伯特卻是美德、才學與自律的楷模,與他的父親科堡公爵及哥哥歐內斯特完全相反。他很聰明,并在語言、文化、哲學、音樂以及所有其他作為一個理想的王子應該學的方面受過極好的教育。17歲的阿爾伯特驕傲自負,盡管他知道自己從小就與維多利亞訂親,但對她的態度是漠不關心甚至很瞧不起。
阿爾伯特博學多才,他總是抓住一切機會孜孜以求地去豐富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從騎馬、射擊、擊劍、狩獵,甚至是小小的惡作劇到音樂文學、形而上學、法學、政治經濟學,甚至數學、生物學等幾乎是無所不能。傳說,他每次捕獵遠游,都要帶回一大堆動植物標本以豐富其自然知識;他曾經成功地模仿一位教授在奔跑中突然跌倒然而無可奈何地找眼鏡的模樣,引起同學們的哄堂大笑。他17 歲時開始潛心鉆研德國文學和深奧的德國哲學,他曾做過一篇論文《論日耳曼人的思維模式及日耳曼文明簡史》,他企圖以此事“反省我們時代的弊端,吁請所有的人從自己做起以矯正這些弊端,并由此而為別人樹立起一個好榜樣。”他對于自己民族的思維方式的強烈興趣,在他以后作為女王助手時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1838 年的意大利旅行中,佛羅倫薩的美術館與風光令他賞心悅目,在和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的一次會見中,他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征服了這位傲慢的教皇。
關于阿爾伯特的好學,有這樣一則軼聞,在佛羅倫薩的一次舞會上,人們發現他對那些高貴嫻雅的淑女們毫不在意,而是沉浸在與博學的著名歷史學家加波里先生的交談之中,這樣的一種不合時宜竟一時傳為美談,當時站在他身邊目睹了這奇特一幕的斯都加厄大公說:這是位多么值得夸耀的王子,在他面前,漂亮的舞伴即使在舞臺上也比不過博學的學者。這樣的一位杰出的青年,對于維多利亞并沒有表現過多的熱情。盡管從一來到這個世上,他的外婆、科堡的大公和太夫人,公爵,肯特公爵夫人和利奧波德王就把他與維多利亞放在一起來談論。還是3 歲的時候起,甚至他的保姆也經常對他說“英國的小小五月花”(維多利亞生于五月)將成為他的妻子,但不知什么原因,他從小對異性就有一種本能的厭惡。5 歲的時候,在一次兒童舞會上,別人將一個小女孩領到他面前來做舞伴,他厭煩惱怒地叫鬧起來,雖說后來他學會掩飾自己這方面的情感了,但這種情感卻依舊未變。
維多利亞卻認為阿爾伯特善良、可愛、聰明、英俊之極。英國本土有一些訂婚的流言傳出,但當事者本人并沒有這樣做的跡象。3年之后兩人再次見面,此時維多利亞已是英國女王。在這樁安排好的婚姻中,女王需要生下繼承人,而阿爾伯特則不情愿地發現自己是那個將使這一目的達成的丈夫。維多利亞曾一度陷入警覺、后悔和疑問:會有一個外人來支配她,她必須承諾自己會尊敬、服從,會有人忤逆和反對她,這多么可怕啊!為何她要這樣?她愛他,但她也愛權力。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她也許會是他的妻,但將永遠是英國的王。他重新出現了,穿著漂亮的制服,她的猶豫在他面前如薄霧遇到陽光一般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