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里·拉什 Geoffrey Rush(1951- )
澳大利亞演員
1951年7月6生于澳大利亞昆士蘭的圖瓦巴,是個土生土長的昆士蘭人,1971年,他在昆士蘭大學獲得藝術學位以后,簽約昆士蘭布里斯班戲劇公司,開始 了其戲劇生涯,除了參加一些名劇的演出外,拉什還赴巴黎學習了二年的啞劇表演,拉什與好萊塢著名影星梅爾吉布森是室友,并一起合演了影片《Waiting for Godot》,多年的努力使拉什逐漸成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舞臺劇演員,他在七十多個不同的劇院演出,幾乎獲得過澳大利亞大部分的戲劇獎項;八十年代初,作 為導演吉姆沙爾曼主辦的“燈塔“劇團的一員,他開始涉足銀幕,1981年,他拍攝了其電影處女作《欺騙》,還開始了自己的戲劇導演生涯。
1996年,拉什受青年導演斯科特希克斯的邀請,主演了反映當代澳大利亞著名鋼琴師戴維赫爾弗格特生平的傳記片《鋼琴師》,雖然這是四十五歲的拉什第一次在電影中擔綱主演,而且還只有半部電影,但拉什在影片中將這位音樂天才的情感和悲傷演釋得出神入化,具有超強的感染力,拉什一躍成為國際影壇響當當的人物,被認為是當年國際影壇最重大的發現,他一舉囊括了奧斯卡等多個影帝頭銜;但紛涌而至的片約,并沒有使拉什興奮,他依然接片很少和家人保持著低調的生活,1998年,拉什出演了英國史詩片《伊莉莎白》,影片中他與同為澳大利亞的女星凱特布蘭切特的對手戲,堪稱澳大利亞的表演盛宴,同年,拉什以《戀愛中的莎士比亞》再次獲得奧斯卡獎的提名,2000年,拉什主演了好萊塢教父級導演菲利普考夫曼的《鵝毛筆》,拉什在片中把薩德侯爵敢于挑戰道德及傳統倫理戒律的一生演釋得淋漓盡致,將情欲與道德、創作與迫害之間的沖突發揮到最高點,該片使他再次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