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醫生格蕾 Grey's Anatomy》,經歷了六季,卻從沒有哪一集,能像第六季第15集讓我看得如此仔細,給我帶來諸多感動與反思。這集以三段演講的形式,互相穿插,回憶了三位主治醫師年輕時的經歷。
觀看醫務劇,最大的好處,除了可以練習英語(雖然我承認,劇中繁雜的專業醫用名詞的確讓人望而卻步),就是可以了解到一些淺顯的醫學知識。
在主任的回憶中,我認識到,在1982年,還被稱為GRID(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的AIDS(在1985年并正式命名),在當時讓多少人敏感與恐懼,所以我們能看到病患對自己身為gay而極力掩飾,因為他害怕,害怕自己的身份導致疾病纏身,遭人非議,失去一切。主任教會年輕的醫生:在任職期間應該從各處學習,包括病人、護士、主治醫師。同時不要忽略,從彼此身上學到多少,對自己最大的影響,就靜坐在周圍。工作改變了你,醫患之間,同事之間彼此影響。你或許從未想過自己會迷失方向,但在這里,請謹記自己從醫的初衷。不僅是醫療事業,在任何領域,這些話同時適用,適用于每一個人。就像每位醫生從醫學院畢業那一刻許下的醫療誓言(Physician's Oath:詳見文章末尾),必將銘記于心。
Dr.Bailey回憶了自己還是實習醫生階段的經歷。天賦,努力,從失敗吸取教訓,前途無量,卻因個頭和資歷遭到住院醫生的無視與欺負。Dr.Bailey從小被教育要注重禮貌,輕聲細語,尊敬長者,同情弱者,這些全部符合“禮”與“仁”,十足的儒家思想。天生是小鯉魚的她卻被主任告之要學會做鯊魚。外科如同鯊魚池,鯊魚牙齒鋒利,努力做鯊魚,別當小鯉魚。先天個頭小,后天就應該更大聲。
面對上級錯誤的診斷,Dr.Bailey從學習中吸取教訓,并亦然推翻先前的駁論,勇敢地指責了上級的過失。《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可解釋為“正義”, 孔子解釋說:如果一個人承擔了‘仁’的事,就要勇往直前地去做,不可有半點的謙讓之心。即使老師在面前,也不必同他謙讓,即“當仁不讓”,若一個人沒有仁德,就不能稱之為人了。Dr.Bailey做到了這一點,并深得主任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