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were always looking for this guy named Charlie.
本章節的美國俚語,尤其是軍俚相當多,為大家的理解設置了很多障礙。阿甘所謂的他們苦苦尋覓的那個叫“查理”的家伙,是在越戰期間美國流行的表達,即越共。美國軍隊中有慣用的字母對應詞,以免在通訊時因吐詞不清而誤事。越共本來被稱為“Viet-Cong”,后簡稱為“V-C”,而字母“C”的代碼是“Charlie”,所以“Charlie”成了越共的代名詞。阿甘是一個頭腦簡單的家伙,就算到了前線也不知道自己正置身于一場殘酷的戰爭中。可細細想來,又有多少美國人真正了解這場戰爭的意義?Bubba對于越南的感覺就是河里一定有蝦,也許他能在越南實現他的船長夢,可最后戰死他鄉,臨終那句“I wanna go home”道出了無數美國士兵的心聲,發人深省。越戰期間和阿感,Bubba 同齡的美國青年被送往越南,去打一場本無意義的戰爭,于是生靈涂炭,那些僥幸活下來的,也留下了難以治愈的心靈創傷。這場戰爭對于身臨其境者都是如此空洞,那么對于隔山隔水的美國本土的人們究竟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