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部分
1. 深海生物研究說有個歐洲人上了一艘愛琴海aegean sea research ship船,經常穿梭于兩個海域之間,他做了一個極長無比的網子從海上撈魚,根據他多年的經驗,根據撈起來的魚的種類判斷,海里的動物分為8層漁網來捕撈海底的生物。他做了1300英尺深的探索,發現下面的水中動物分了8層并且斷定在1800尺下面沒有生物了,這個說法太可笑了,而且很多人當時竟然都相信;接下來說還有一個更可笑的說法,有倆人一個人說海底全是冰,冰下面就不會有動物。他們愚昧得忽視了冰的密度比水小,會浮在水面上,還有個人說海底下面是密度很大的壓縮水導致動物不能生存,繼續愚昧,其實水在自然狀態下是不會被壓縮的,然后說前面兩種都白扯,其實有個人早在第一個人之前就證明了水底是有動物的,不是什么8層冰層的問題,他在1818年就已經從更深的地方捕到過海洋生物。他也做過一個實驗,在另一個海搜索,其實已經比第一個人探索的更深了,最后說為什么第一個人的實驗錯了:第一個原因是愛琴海是比較特殊的海底生物比較少的海,第二海底水壓大,魚都長得比較扁,他做的漁網網眼太大了,魚都跑沒了。
2. 講生物多樣性對ecosystem的平衡是否有好處,給了很多例子,但是結論是biodiversity對eco-system的發展是否有好處仍然有待商榷。
3. 第一段說有個美國小城干旱缺水,一般城內使用水利設施采水,城外自己打井,水源來自附近雪山;第二段說久而久之由于global warming,山上的積雪變少,原本山上有個湖,以前水很多,現在所剩不多了;?第三段說農民完全依賴于灌溉系統。 但是用水分配不是按照比例來的而是按照一個絕對的水量數值,但是這個數值是某個雨水豐富的年份采集的,在多數年份都根本不夠分;第四段 說山上水少了就可能產生沖突,分水的原則是按先來后到,但是先來的農民都在下游,這些農民取了水,后來的農民們住在上游反而就更沒有法采水了,結果上游農民急眼了就會截流,下游農民就可以起訴,搞得雞飛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