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與搭配
校對改錯項目的另一測試點是學生對常用詞匯、搭配和用法的了解及運用。比如:
外層空間應為outer space,而不是out space(1996年第 5題),?
做動作應為 perform an act,而不是 make an act(1997年第 8題),?
姿式應為posture,而不是post (1997年第10題),?
站起來應為 get to their feet,而不是get on their feet(1998年第 4題),等等。
詞匯測試面涵蓋各類詞性的詞,同時側重考核它們的搭配與用法。歸根結底,詞匯測試部分主要是檢驗高年級學生在詞匯方面是否達到英語專業高年級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要求。詞匯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它需要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逐步積累,積少成多。因此,對于學生來說,平時自己在學習中要注意擴大、鞏固已有的詞匯量,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在學習、掌握詞匯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提高自己靈活運用詞匯的能力。?
篇章結構
在第1、第2點中我們提到校對改錯項目的兩個測試點:語法和詞匯。同時我們也再三強調,這個項目盡管涉及以上兩點的評估,但它不是簡單、孤立地檢驗學生的語法詞匯知識。
該項目仍著眼于語言的運用。也就是說,該項目旨在測試在具體語境或上下文中使用語法或詞匯的能力。在校對改錯這個特定的考試環境中,它所提供的具體語境或上下文是一篇200來字的短文。這篇短文由十來個在意義上相關聯的句子構成;而需要修改的語病都出現在這些意義上相互關聯的句中。鑒于這個特點,學生就要從篇章結構這個角度去判斷句子的正誤。也就是說,學生要跳出單句的框架,從語段(表達一相關層次意思的句子組合)的角度來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