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載
* 學語言光聽不說,光讀不寫,是學不好的?,F在,有不少學生只知戴著耳機聽英語,埋頭讀英語書,卻不開口朗讀,背誦名篇,名段,不開口練著說英語,也不動手做筆頭練習,寫英語文章。只有語言的“輸入”(通過聽,讀吸收語言),卻無語言的“輸出”(通過口頭和筆頭表達思想,應用學到的語言),是學不好語言的。
* 學語言同學文化分不開。通過語言學英語國家的文化,通過文化學語言要聽讀題材廣泛的書籍和文章(歷史,文學,傳記,科技,經濟,政治,軍事等),在提高語言水平的同時增長各種知識,并學到另一種文化的精華。
梅仁毅
* 要學好英語,就要對語言本身及語言所傳達的各種文化信息感興趣。當你讀到或聽到別人用簡潔的英語表達深奧的思想時,興奮不已,立即記住,這就表明你已對語言產生了興趣。沒有這種興趣,難以在語言學習中登堂入室。
* 學習英語從一開始就要重視語音,語調。發音,語調,重音,停頓,不求完美,但要基本正確。否則,將影響聽力及口語,從而是語言失去交流的功能。
* 簡易讀物對打好基礎極有用,要多讀。 一是數量要多,至少讀四十本。二是要重復讀,選出十至十五本,讀三遍,讀到許多問題印在腦子中。設想一下,別人能用一千五百到兩千詞匯寫出幾十本書來,如果我們能把這些表達方式掌握住,能夠表達多少內容!
* 在基礎階段后期,或高年級,要努力背誦名篇,比如說,背50-100篇。無論從語言還是內容來說,這都是精華。背熟了,對了解西方文化,對研究文字的運用都有好處。
吳冰
* 學習外語和學習任何知識一樣,是不能投機取巧的。首先要有刻苦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決心。
* 語言是有聲的,因此一開始就要把語音的基礎打好。發音正確,別人才能聽懂你的話,同時也便于你通過“聽”來學習新的知識。
* 我們常說的“英語基本功”包括聽、說、讀、寫這四個相關的方面,學習時要盡量平衡發展,如果其中一項過差,會從總體上影響外語水平的提高。如今僅電視一個渠道就有許多“聽”的節目,可“讀”的書更多。至于“說”和“寫”完全可以自己練習。沒有人對話,可以采用英語思維的辦法跟自己說?!皩憽边@可以通過記日記來提高,一天記一件事,可以寫“聽”到或“讀”到過的,這樣就復習了從“聽”和“讀”中獲取的語言知識。
* 學習外語“懂得了”不等于“掌握了”。如對中國人來說,理解she和he二字并不難,但用起來卻每每出錯,因此要常練、多練、反復練。
* 語言是與文化緊密聯系的,不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即便能說英語,在交流中也難免產生誤解和其它困難。
* 學英語除了肯下功夫外,還要動腦筋總結英語特點,比較英語和漢語的“同”和“異”??吹搅恕巴庇兄谔岣邔W習效率,不過,需要注意學習和掌握的還是“異”的部分。
* 要想學好英語,得不怕麻煩勤查外國人為初學者編寫的單語詞典,因為使用雙語詞典時,大多數人常圖方便只看中文,而英語解釋不但更加準確,而且通過看英語解釋還能復習常用詞匯和表達法,可謂“一箭雙雕”。
陳琳
* 在沒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外語是不可能“習得”的(但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必須盡量創造習得環境),只能“學得”。必須下艱苦的功夫。我一向主張要“背”。不僅兒童,成人更加要背。且看鄭板橋在《自敘》中所說:“人咸謂板橋讀書善記,不只非善記,乃善誦耳。板橋每讀一書,必千萬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著,或對客不聽其語,并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一代大師尚且如此,何況我輩凡人,更何況他背的大概不是外語。
* 一般學習外語的,都知道有所謂“精讀”和“泛讀”。殊不知,在聽、說和寫這其他三“會”上,也都要作精和泛的工作。說的啰唆些:要有精聽和泛聽、精說和泛說、精寫和泛寫。精泛兩種功夫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 學習語言,在讀、聽、說、寫四會中,固可因工作的需要而有所側重,但最好還是能全面掌握。英國16世紀思想家培根曾說:“讀書使人充實,交談使人機敏,寫記使人精確”(這里交談包括聽和說)??梢钥闯觯瑢W會讀、聽、說、寫一種語言,不僅是掌握語言能力以作為工具的問題,更加關系到一個人素質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