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要提高口語音像制品少不了。不過我這個人比較懶,每次買了英語磁帶或CD都只作泛聽材料。其實有很多材料都值得精聽,模仿甚至背誦。相信長此以往,口語水平必定急速增長。唉,我雖然是個懶人,但我絕對相信背誦對于英語的學習有著莫大的作用。只可惜,我始終是個懶人,有那么多的理論和計劃,卻沒有行動,否則此時站在朱镕基身邊的早就該是我了!!!呵呵,玩笑玩笑!市面上的聽力教材現在多的很,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空中英語教室》,尤其在改版后將初級和高級分開各辦成一份雜志,這更利于讀者根據自身水平來選擇購買。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嘗試過這個月刊,每期都有配套磁帶,雜志中選取的文章范圍廣,而且用法地道。其配套磁帶,發音地道,語速適中適合模仿。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在每天的早晨六點半會播放與該教材配套的講座,全由外國人主講,極具趣味性。不過我已經很久沒買這雜志了,討厭磁帶太占地,不知道現在有沒有出CD版。我一直堅持不斷購買的是廣東語言音像出版社出的那個《瘋狂英語》,每期都買,我個人覺得里面的材料有一定難度,范圍也比較廣。雖然語速比較快不是很適合模仿,但是我都用來做泛聽,因此這倒也無妨。里面的朗誦者都是native speaker,聽起來還是很爽的。而且其廣泛的取材有利于拓寬我英語的使用范圍,這無論對于口語還是閱讀都是很有好處的。不過,要是能在泛聽的基礎上再進行精聽那就更好了。
說實話,從進入大學到現在我真正模仿他人發音的練習做的不是很多。曾經嘗試過,但總覺得模仿不出外國人的那種韻味,因此也就因為受打擊而采取逃避措施。希望大家不要向我學習,堅持模仿還是很有好處的。
德生的短波王我剛入大學就買了,這好像已經成了外語系學生的身份象征。只可惜,其利用率真的是太低。誰叫俺是懶人呢?不過到了大四老師要我們每周必須聽寫五則新聞,這才稍微用了用。當時我們要做的訓練就是邊聽邊做筆記。要求我們在收聽正常語速的VOA時,能簡要的紀錄新聞的要點。說實話,這真是難哦。問題在于我們不知道選取,往往想大段大段的記錄,結果什么都沒有記下來。但這正是這一訓練的精要所在,不但練習你的聽力,同時也練習你抓住所聽內容精髓的能力,從而成為一個effective 的listener。使你的耳朵成為一個活的過濾器。要參加口譯考試的同學可以采用這一方法練習,事先學會一些速記的技巧,然后在實際練習時運用,久而久之,記錄的速度便會快很多。還是那句話,貴在堅持,我有一些同學按老師要求練習了一個月后已經能比較全面的記錄并復述新聞了。而我。。。嘿嘿,到現在也只會在紙上畫一些誰也看不懂的東西。
口語和聽力是分不開家的,我們外教就曾經說過要想提高聽力首先就要提高口語。事實確實如此,聽力中有些詞自己明明認識可偏偏聽不出來,為什么?就是因為自己在發這個詞時發音錯誤,以至于別人說這個詞,自己還以為是其它詞。所以啊,學習英語還是不能懶,有些詞發音拿不準還是應該多查查字典,因為讀音如果從開始就搞錯,到后來一般很難糾正,浪費時間也浪費精力,倒不如一開始便搞準。
口語的提高并不能讓你在短期內覺察到,這確實讓人比較泄氣,但是我想說的是,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后你真的會發現不一樣。至少我現在就感到自己比大一時上了好幾個臺階。所以大家一定要慢慢來。其實我也是個急脾氣,總想迅速看到成就,而事實卻總不叫人如意。往往在練習一段時間后發現還是意思在心口難開。有時我甚至會因此幾個星期不想開口說英語,呵呵,所以,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千萬不可操之過急!!!
很多人有種誤區,認為自己語速越快英語就越好。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很簡單,想想中文,如果我們平時說話語速都極快,和我們交流的人能感到舒服嗎?而且外國人即便語速快,也是因為采取大量的連讀和縮略。而中國人往往不得其道,以為讀快每個單詞便可以了。殊不知,這樣一來很多發音都不到位,尤其是元音講究口型的飽滿,一味的圖快根本無法發音地道。另外,外國人即便語速加快,其語調的變化絲毫不減。細心聽VOA的廣播員的發音,我們會發現一句話里,語調變化仍然極端復雜。而中國人很少能真正發出那種味道的。所以我認為,我們日常用英文還是要用合適的速度,注意發音的清楚,到位。平日練習,模仿,更應該選取發音清楚,語速較慢的材料。這樣我們才能聽清發音者的語調變化,細細體會,直至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