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英國的華爾街,倫敦金融城已浮現明顯的回升跡象。在金融危機過后,這個全球銀行業樞紐規模縮小了,變乖了,而且尚不清楚新的規定和監管會對其未來造成怎樣的影響。
過去的6個月,金融城的氣氛明顯活躍起來,與紐約和東京等其他金融中心情形相仿。銀行利潤急劇增長,豐厚的薪酬計劃卷土重來,交易傳言日益增多。此外,考慮到目前寬松的信貸環境,渡過危機最糟糕階段的各家銀行目前發現他們財源茂盛,尤其是在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市場。
倫敦金融城公司(City of London Corp.)董事長弗蘭瑟(Stuart Fraser)表示,最近這場經濟危機給倫敦造成了極大影響,導致工作崗位流失,迫使企業縮小規模。但他補充稱,隨著倫敦重拾信心,金融城有充足的理由對前景感到樂觀。
倫敦金融城仍然是全球金融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些領域仍是規模最大的。據推廣英國金融行業的私營部門組織倫敦國際金融服務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London)統計,倫敦占據了全球外匯交易成交量的36%,而排名第二的紐約所占比重為14%。倫敦金融城還是主要的國際債券發行中心,占據了全球發債總額的30%。很多金融公司的業務正在好轉。英國最大的銀行巴克萊(Barclays)上個月公布,今年上半年收益同比增長10%,達到19億英鎊(約合31億美元)。
全球金融市場的復蘇給倫敦金融城對沖基金行業帶來了提振,金融城的對沖基金普遍業績回升,而在去年年底蜂擁撤資之后,投資者已經開始回歸。
據Channel Capital Group旗下跟蹤對沖基金的網站HedgeFund.net統計,截至7月底,英國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總額為2,957.7億美元,較去年12月底增長約12%。不過,目前的資產總額仍然較2007年底時的4,481億美元減少了34%。
當然,金融城命運峰回路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國央行和其他央行所采取的暫時性措施,這些央行不斷向銀行提供了數十億英鎊實際上免費的資金。
當這些措施最終結束的時候,或許銀行利潤也會隨之下降。
一些人士擔心,監管部門的過度狂熱可能會嚴重損害到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這些人中就包括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約翰遜認為,金融監管應當采取柔性手段,雖然他所屬的保守黨領袖們正尋求對金融業施加更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