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的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每一個事物的產生必定有其產生的根源,并非憑空而降。
Scandium 鈧
1879 年瑞典化學家尼爾遜(L.F.Nilson)分析出一種從斯堪的那維亞半 島采集來的礦樣——硅鈹釔礦和黑稀金礦時,發現一種新的土質氧化物,進一步研究這種氧化物時,發現其中含有一種新元素,它的特征幾乎與門捷列 夫預言的第 21 號元素——“類硼”完全符合。為了紀念他的祖國,尼爾遜將“類硼”命名為“鈧”(Scandium),用來紀念礦產地斯堪的那維亞半島。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Scandinavian Peninsula),位于歐洲西北角,其瀕臨波羅的海、挪威海及北歐巴倫支海,與俄羅斯和芬蘭北部接壤,北至芬蘭。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有兩個國家即西部的挪威和南邊的瑞典,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橫恒于兩個國家之間。整個半島長1850公里,面積約為75萬平方公里,是歐洲最大的半島。半島西部屬山地,西部沿岸陡峭,多島嶼和峽灣;東、南部地勢較平整。半島的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其北端嚴寒。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占據了部分波羅的地盾, 這一穩定和巨大的地殼(crust segment)成份是古老的晶體變質巖。絕大部分地層土壤受大陸冰川作用被刮離,最為顯著的是北部地區,那里地盾距地表最近. 在這些刷離,海平面上升和氣候變化影響下, 耕地面積只占很少的比例 (挪威3%)。 冰川加深河谷,當冰層融化時,海水傾入,就形成了著名的峽灣。冰川南部貯存著大量的沉積物,構成了(configuring)非常多樣的自然景觀(chaotic landscape)。盡管波羅的地盾很大程度上非常穩定且不受臨近的地質構造影響,但幾乎四千米冰層的重量致使巖層下陷。冰層消失后,巖層再次上升,這種趨勢現在還在以每個世紀一米的速度持續。 另一方面,南部地區趨于下陷,在低地國家和丹麥地區引發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