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的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每一個事物的產生必定有其產生的根源,并非憑空而降。
Manganese 錳
瑞典著名化學家、礦物學 家貝格曼(T.Bergman)曾對軟錳礦進行研究,他認為錳不是存在于堿土族化 合物的苦土礦中,并指出軟錳礦中含有一種新金屬的氧化物,但未把這種新 金屬還原出來。繼后,舍勒(C.W.Scheele)化了三年功夫,做了種種試驗,于 1774 年確定軟錳礦中含有一種新金屬的氧化物。并為該新金屬定名為 “錳”(Manganese)。這些試驗資料為后來的甘恩從軟錳礦中制取金屬錳打 下了基礎。
古希臘思想家泰利斯(Thales)從美格尼西亞(Magnesia,小亞細亞的一座城市名)獲得了一種能吸鐵的黑色礦物樣品,把它叫做“美格尼斯”(magnes,“磁鐵石”magnetite 一詞由此而來)。羅馬博物學家普利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把泰利斯稱做的“美格尼斯”(磁鐵石)與另一種礦物(軟鐵錳)搞混了,他把后者也稱做“美格尼斯”。在中世紀,人們又把普利尼搞錯了的“美格尼斯”進一步曲解,錯拼為“孟戈尼斯”(Manganese)。 舍勒為當時被稱為“脫燃素的新金屬”命名時,就沿用了這個被錯拼的名字 “孟戈尼斯”(Manganese,軟錳礦的通稱),漢語中譯為“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