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班”看似是增加升學砝碼的“綠卡”,然而實際上,參加“小五班”的孩子卻苦不堪言。一位去年參加浦東一所名校小五班的學生家長說:“每周都有測驗,成績不理想的孩子一批批被刷下來,實在太殘酷了。”小升初論壇上有家長總結道:“由于‘小五班’的老師等于是提前為學校挑選學生的,如果孩子優秀卻沒有很牛的證書,讀‘小五班’可以向學校展示自己。如果本來就不優秀,等于把弱點提前亮給學校了,到時候連蒙的機會都沒有。”
“不僅有‘小五班’,還有‘小四班’、‘小小五班’等,”專家透露道,“‘小四班’是為‘小五班’提前占坑的,許多家長到孩子五年級時再去報班已經報不上了,只能在四年級就占據良好‘地形’。‘小小五班’則是‘小五班’的另一招,為學生請一些優秀教師開小灶,是實打實提高成績的。”記者同時了解到,徐匯區一所知名初中的‘小五班’甫一開班,短短幾天時間報名人數就近百,“小五班”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看上去,“小五班”的存在,為學校解決了生源問題,為培訓機構解決了招生問題,也為孩子解決了升學的問題,但這個“三贏”的局面是否像看上去那么美好?
對此,專家表示,“小五班”是“挑人”的,并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也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在“小五班”得到自己想要的,“甚至可能反而挫敗自信心。”他建議家長,如果自己孩子沒有過硬的證書,可以參加相關中學的小五班。但要注意在小五班的每次考試成績和名次,如果成績偏下或一般,就可以考慮不要去報班了。
“說到底,‘小五班’其實已演變為民辦中學變相提早搶奪優質生源的途徑。‘小五班’或許有助于孩子升學,但也極有可能起反作用,家長切勿盲目跟風。”專家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