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長成了升學的“救命稻草”
“‘推優’沒戲,再錯過‘特長’,就只能等著電腦派位或是劃片就近入學了。”對于海淀、東城和崇文的學生來說,“特長”無疑是大派位前最后一棵“救命稻草”。
據了解,雖然先推優已把部分學生排除在特長生競爭之外,但是人數十分有限。例如,東城區5000多名學生,按15%的推優比例,剩下的至少有4000多人;崇文區的推優比例高達20%,剩下的也有2500多人;畢業生人數高達13900多人的海淀區,能推優的不過1700人。而按照上述三區的小升初工作安排,特長生測試之后,對于絕大多數沒有“共建”等出路的學生而言,就只能等著電腦派位或是劃片了。
“跨區”的學生同樣如此。相對于以往“回區”學生只能參加大派位或就近入學的政策,今年走“特長”將成為跨區生自主擇校的最佳途徑。
走特長成了“僧多粥少”
據了解,今年東城區計劃招收特長生575人,西城區603人,海淀區1920人,崇文區314人,與去年大致保持穩定。備受學生和家長關注的熱門學校中,也不乏特長生的招收大戶。特別是在名校扎堆的海淀區,中關村中學、八一中學的特長生名額分別高達186人和178人,交大附中107人,理工附中和人大附中也在90人以上。但是,相對于競爭人數的增長,仍顯“僧多粥少”。
在全部招收美術特長生的工美附中,雖然正式的小升初咨詢還未開始,但截至目前已經接到了500多個咨詢電話。校方預計,今年錄取比例將達到4:1,創近年新高。而那些只部分招收特長生的名校,錄取比例會更低。東城一位校長表示,“去年,各類特長生平均錄取率為5%,有的學校甚至不足4%,今年很可能還達不到這個水平。”
“人為因素”導致加劇競爭
一位家長爆料說,某中學的特長生計劃中之所以只有聲樂沒有管樂,是因為該中學早已“偷偷”進行過考試,人選早定了。而另一位有古箏特長的孩子家長則抱怨,名校的特長生項目“沒譜”,今年招古箏特長的學校就寥寥無幾,競爭太激烈。
此外,對于“推優”不少家長也頗有微辭:“報推優志愿像是‘撞大運’,扎堆了只能認倒霉。”“推優學校‘兌水’,一長串名單沒幾個學校是學生真想去的。好幾百個孩子搶一兩個學校,最后‘落馬’了還得想法走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