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勃萊(Robert Bly)曾被認為是“過去二十五年中美國詩歌的主要力量”之一。一九五八年他創辦《五十年代》雜志(后來依次改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成為反學院派的一個集合點。他戰后定居于明尼蘇達州的一個農場,主要靠詩歌朗誦和翻譯謀生,迄今已出版了十多部詩集(其中《身體周圍的光》首獲美國全國圖書獎),三十多本譯詩集,其中包括我國古代大詩人陶淵明和白居易的作品。
勃萊是美國六、七十年代“新超現實主義”(又稱為“深度意象詩派”)的主要推動者和代表性詩人。他力圖擺脫理性和學院派傳統的鉗制,通過引進中國古典詩、拉美詩歌和歐洲超現實主義詩歌而給美國詩壇帶來新的活力。他在執意地“尋找美國的詩神”。其詩在對自然和內心世界的深入中別開生面、富有靈性。評論家稱他的詩為“奔流在中西部大平原下層深部的、突然長出來的樹干和鮮花”。

A Man and a Woman Sit Near Each Other — Robert Bly
一男一女促膝而坐——羅伯特·勃萊
A man and a woman sit near each other, and they do not long
一男一女促膝而坐,這樣的時刻
at this moment to be older, or younger, nor born
他們不會渴求更老或更加年輕,抑或
in any other nation, or time, or place.
生在另一個國度、另一個時間或地點。
They are content to be where they are, talking or not-talking.
他們心滿意足于此情此景,無論交談或者沉默。
Their breaths together feed someone whom we do not know.
他倆的呼吸共同為某個我們所不識的人提供養分。
The man sees the way his fingers move;
那個男人看著他手指動彈的樣子;
he sees her hands close around a book she hands to him.
他看到她的雙手圍攏著一本遞過來的書。
They obey a third body that they share in common.
他們服從著他們共享的另一個身體。
They have made a promise to love the body.
他們早就作出承諾:愛這身體。
Age may come, parting may come, death will come.
年齡不會去,分離會到來,死亡終會降臨。
A man and a woman sit near each other;
一男一女這樣促膝而坐:
as they breathe they feed someone we do not know,
他們呼吸時,為我們所不識的人提供養分,
someone we know of, whom we have never seen.
某個我們知道但卻從未見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