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1:這篇文章就遣詞造句而言寫得好嗎?
答案因人而異,基本取決于各人的英文水平和謙卑心。
問題2:這篇文章有許多你不認識的單詞嗎?
我想,如果你是在校高中生,應該發現,80%的單詞都是你已經見過的。
問題3:如果你學過新概念,請判斷這篇文章大致相當于新概念幾冊的水平。
答案:介于新概念2、3冊之間。
問題4:請判斷你的英文水平達到新概念幾冊呢?
最后一個問題:
你能猜猜這篇文章在TOEFL考試中得到幾分?(滿分為5分)
答案:滿分
如果你認識該作文中大部分詞匯,并堅信自己至少有新概念2或3甚至4的水平,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你在托福寫作部分能獲得滿分或無限接近滿分?同時,你身邊還有不少這樣的英語學習者——學過新概念2、3冊的,考過4、6級的,背過詞匯5000的,投入不少業余時間參加英文補習班的,在重點高中出類拔萃的……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在托福考試作文部分拿滿分的考生永遠鳳毛麟角。于是,我們又要面對這個問題:為什么?為什么每個單詞我都認識,每個句型我都學過,每個語法點都記錄在筆記里,我卻無法寫出一篇這樣的作文?當然,如果你依然把這一切歸結為詞匯的問題(80%的中國學生會這樣深信不疑),那么,我愿意邀請你來我的GRE班,那里匯聚了全中國英文詞匯量最大的一群人,其中一些勤奮者把紅寶書背得滾瓜爛熟,詞匯量遠在眾多英文為母語的老外之上,他們可以背出“gluon”、“glycerin”、“glycogen”,然后說出它們的中文 ——“膠子”、“甘油”、“糖原”,他們很可能對上面那篇滿分托福作文帶有微微不屑,但千萬不要誤以為他們能順利寫出同樣水平的作文,所以,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里呢?
我想通過一個比喻來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我們不妨把寫作想像成一次舞會,不同舞會通過請柬對參加者提出一些要求。所有舞會的請柬上都會寫著:參加者須佩戴珍珠項鏈方可入場。當然,不同舞會對項鏈的數量、長度、質量有不同的要求。以托福為例,這場舞會要求二十串左右的珍珠項鏈,每條項鏈由15至20顆珍珠組成(托福作文的理想字數為300左右,高分作文的平均句子長度在15-20之間)。許多同學看過請柬覺得要求并不太高,于是信心滿滿的來到舞場門口,卻沒能被允許進入,為什么呢?仔細看看,他們的確帶來了許多珍珠(可能好幾千顆),但卻沒有珍珠項鏈。在這個比喻中,珍珠指的是單詞,珍珠項鏈則是句子,許多學習者的問題在于:背了無數單詞,卻很少練習將單詞組成句子。
一些很機靈的同學可能會說:“我可以到了舞會門口再將珍珠串成項鏈啊!”是的,我們可以這樣做,許多考生的確也是這樣做的,但結果如何呢?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定令你啼笑皆非。我曾問過一位同學喜歡吃什么,他的第一個答案是:“I Like eating my mother…”我相信你與我一樣驚恐。看到我吃驚不已的表情后,他立刻把句子補充完整:“I Like eating my mother cooking food.”這是一句所有中國人都能聽懂的英文,或者說是只有中國人能聽懂的英文,因為對外國人而言,這句話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意思:1、我喜歡吃我那正在做飯的媽媽(“cooking food”做“my mother”的后置定語);2、我喜歡一邊做飯,一邊吃我媽媽(“cooking food”做伴隨狀語)。他的確串出了珍珠項鏈,但使用的線是中國式的,所以項鏈標簽上寫著:Made in China。這是一個披著英文皮的中文句子。
念大學時,我經歷過一次重要的出國考試。最后一輪面試要求參加者用正式的英文做口頭陳述,也基本等于用英文做口頭作文。在面試前,我做了大量造句,大概每天練習30個短語,各造3個句子,一個月下來,便積累了2700個句子。當時心里打著小算盤:面試時會用的句子最多100個,2000多個句子一定能撞到一些吧。自己當時希望提前串許多項鏈,來到舞會門口能夠從容的挑出幾條最美的。后來的情節很有意思,面試開始前幾分鐘,我緊張得忘記了造過的句子,心里很沮喪——精心準備了2000多條項鏈,興高采烈來到舞會門口,忽然發現項鏈全忘家里了……可還是要硬著頭皮考啊!接下來的十分鐘里,有意思的事發生了:漂亮的英語句子自動從我嘴里冒出來,既陌生,又熟悉,和以前造過的句子有相似之處,卻并不完全一樣。最后,那天的面試成功了,自己也有點“功夫不負有心人”的欣慰,通過那次經歷,我想通了一個道理:提前串大量的珍珠項鏈并不僅僅為了能儲備一些,而是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獲得1秒乃至更短的時間串出項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