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經濟復蘇所需的一切都處于短缺狀態——信用缺失,工作難找,新消費者難求。最缺少的是樂觀的精神狀態。面對著不斷增長的失業人數,進一步惡化的資產和政府勉強拼湊出來的措施,大部分消費者和投資者都沒有看到經濟衰退隧道盡頭的曙光。
中國例外。一些經濟學家和投資者目光轉向了適度上漲的中國經濟。二月份,美林證券調查發現,越來越少的基金管理人認為中國經濟將會在未來12月內下跌。Jing Ulrich,中國香港摩根大通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在客戶會議后表示,“人們開始對中國針對經濟危機采取的措施表現出積極的態度。”這種樂觀的情緒也感染了中國股市。自年初到二月中旬,上海股市增幅超過了30%,全球首高(自二月中后,該指數略有下降)。
中國經濟展現出來的一些驚人數據吸引了樂觀主義者的眼球。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衡量制造業的體檢表——從11月開始步步高升,表明中國重要的工業部門沒有像先前那幾個月一樣持續減速。更重要的,中國銀行在一月份發放了將近2400億美元貸款——一項單月記錄。一些經濟學家將這作為中國經濟已經觸底回升的證據。美林證券的經濟學家Ting Lu 和 T.J. Bond在二月份的報告中,再度表示他們預計2009年GDP增長率為8%,并表明經濟可能于第二季度開始好轉。“看起來,中國可能是第一個走出當前金融危機的國家。”
蒸蒸日上的前景與中國政府堅如磐石信念息息相關。經濟學家認為,這些國民經濟新活力的象征是政府財政和金融措施介入的結果。11月,政府宣布將耗資5860億美元以促進經濟發展,著眼于新的基礎建設工程。自那以后,決策者們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來推進消費者消費。政府提高了國有企業退休工人的退休金,漲了教師的薪水,降低了一些交通工具的營業稅,為購買電器的農村消費者提供補助。一些地方政府甚至發行了開支優惠券。樂觀主義者認為,中國會繼續努力不惜一切代價保持經濟持續增長。“西方經濟向全球經濟危機屈膝投降的時刻,就是中國建立起信用體制,確立全球強國聲譽的最佳時機。”美林的經濟學家們寫道。
并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心服口服。目前數據的改善“并不足以保證”復蘇即將來臨,香港里昂證券經紀公司經濟研究頭目Eric Fishwick如是說。他預計2009年GDP增長率為5.5%。德意志銀行的經濟學家Jun Ma表示,中國將會經歷二次衰退或者呈W形復蘇模式。最近,經濟可能表現出一定的活力,但他認為目前的好轉將會成為泡影,中國經濟將于2010年中降至谷底。
悲觀主義者關注著中國經濟持續衰弱的跡象。隨著美國對中國制造的玩具,牛仔褲和電視的需求枯竭,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出口額持續下跌。1月份,出口額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7.5%。更悲觀的人認為,那些好數據并不像看起來那么有實際意義。比如,有人認為貸款記錄不會如人所愿地促進經濟發展。有跡象表示,一些貸款人想通過利率差額的資本化來牟取暴利。隨著政府對不良貸款增多的關注,未來幾月內借貸可能降低,因此貸款額的增長也是非持續的。高盛公司的經濟學家Helen Qiao和Yu Song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鑒于此次經濟危機來勢迅猛,破壞力強,復蘇之路可能會出現反復,”他們一致認為,09年的GDP增長率將約為6%。
香港一家獨立經濟研究機構Asianomics的經濟學家Jim Walker說,目前中國展現的復蘇傾向實際上表明中國正朝長期問題而去。他認為,中國不允許冗余工業走向自然死亡,讓病態的企業持續生存將會給未來的經濟發展拖后腿。“通過向經濟體系扔錢…北京正冒著從經濟周期性低迷轉向結構問題(將會在幾年內慢慢展開)的風險,” Walker寫道。“北京可能犯了歷史上最大的決策錯誤。”樂觀到此為止。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口譯筆譯 > 筆譯高級 > 筆譯備考輔導 > 正文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