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 1: 英譯漢
Part A 必譯題
盡管去年發生了許多自然災害和人為的災害,但是旅游者比以往更加堅決地出門旅行。
雖然去年12月亞洲的海嘯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力,最近克什米爾發生了地震,倫敦和巴厘島出現了自殺性炸彈襲擊,游客卻毫不在意,無論在旅游路線上的地點或其他地方是否有危險。在某些情況下,受到災難影響的旅游地區吸引的游客人數快速反彈,甚至比災難發生之前的數量還多。
“我們注意到旅游業最近快速回升,這種情況是有一點奇怪。” 總部設在曼谷的太平洋亞洲旅游協會戰略情報中心主任約翰-考爾多斯基說道,“這使你想到那句老話,就是-只要是宣傳,好壞都不賴。”
雖然整理過去12個月的災難年度數據還為時尚早,但是旅游業專家指出,現在旅游業發展總的趨勢是清楚明確的。世界旅游協會指出,今年休閑旅游預期增長約5%。
“每次一有災難發生,旅游業現在好像反彈得更快,旅游人數比災害前更高。”總部在倫敦得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會副理事長尤菲-伊布拉辛說道。比如倫敦。7月8日倫敦的自殺爆炸襲擊造成56人死亡,700人受傷。尤菲說:“看起來幾乎是那些躲開了炸彈襲擊的人決定再來倫敦看看。”
早期數字指出,對于其他遭受災難的地方來說也是如此。例如,太平洋亞洲旅游協會的統計表明,雖然2004年12月26日的海嘯造成超過3萬人死傷,但是今天3月到8月間,來到斯里蘭卡的游客人數每個月都比去年同期要高。
為了說明這種趨勢,旅游專業人士常常引用的一個先前的例子是巴厘島。2002年10月,針對西方人的炸彈襲擊造成202人死亡。然而在爆炸后一年,游客人數驟降至993000人,而2004年反彈至146萬人。太平洋亞洲旅游協會指出,這一數字比炸彈襲擊的前兩年還高。
太平洋亞洲旅游協會還指出,即使是在巴厘島炸彈襲擊中傷亡最為慘重的澳大利亞人也是如此。僅在襲擊后的兩年內,來巴厘島旅游的人數就反彈至自1998年以來的最高點。
自殺式炸彈襲擊者今年再度襲擊了巴厘島,三所飯館發生爆炸,造成19人死亡。
泰國在遭受了海嘯襲擊后,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而當時的海嘯掀起了巨浪,造成5400人死亡,5000人失蹤。
雖然泰國旅游勝地普吉島的海嘯曾造成500多瑞典人死亡,是死亡人數最多的外國人,但是“瑞典-我的旅行”組織說,更多的瑞典人回到普吉島旅游,總數超過去年。該組織總部設在斯德哥爾摩,每年把60萬游客送往海外,占有28%的瑞典旅游市場份額。
“我們深信,泰國最終重新成為旅游熱點地區,但是我們沒有想到,今年的反彈力度比去年還要強勁。”“瑞典-我的旅行”組織交通部主任約吉姆-埃里克森說,“本來我們以為人數會有大的下滑,所以對現在的情況感到十分吃驚。”
埃里克森說,該組織預計,與去年相同的旅游季節相比,今天去泰國和斯里蘭卡的游客人數均將上升5%。他說,這種情況與20世紀90年代有了顯著的變化。
“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我們發現,旅游業總體上有顯著的下滑,911之后也是如此。”埃里克森說,“現在,恐怖主義活動或災害襲擊給旅游業造成的影響無非是改變了旅游的目的地而已。”
Part B 二選一題
Topic 1 (選題一)
隨著天氣變暖,北極圈的冰層開始融化,海水涌上來開始侵蝕沿岸村落。
拜考夫斯凱村位于俄羅斯東北部沿海地區,居住著457個村民,這里的海岸線已經遭到破壞,海水正以每年15-18英尺的速度向內陸的房屋和采暖用油桶逼近。
“這里本來全都是冰,我們稱之為永久凍土,但是現在已經開始融化了。”對于居住在北極圈里的四百萬人來說,氣候變化給他們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這也威脅著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家園,而對于那些祖祖輩輩生活在冰雪荒原的人們來說,這還關乎他們能否保住自己的文化。
對北部地區的進一步開發隨著北冰洋的融化加快了腳步,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利益,也帶來了危險。在巴倫支海和卡拉海發現了廣闊的油田,但人們擔心先裝滿石油然后很快就是液化天燃氣的輪船發生災難事故,這些船將卷起海浪,穿過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近海的捕魚區,一直開往歐洲和北美州市場。當越來越多的發電機、大煙囪和各種重型車輛進入這個地區幫助發展能源工業時,也會使這片處女地受到污染。
阿拉斯加州也存在著海岸侵蝕的問題,這迫使美國政府打算遷移數個因紐特人的村莊,每個村莊的預計搬遷費用高達一億多美元。
在北極區,在極端冰冷環境里生存了幾百年的本地部落注意到了氣候和野生動物的變化,他們想去適應這種變化,但常常不知所措。
在挪威最北面的芬馬克省,每到冬末,北極的大片土地一望無際,好像冰雪高原,萬籟俱寂,偶爾只會聽見幾聲馴鹿的鳴叫和摩托雪橇放牧馴鹿的轟鳴。
但是即使在那里,人們也感受到了北極的變化。“馴鹿越來越不開心。”31歲的養鹿人埃拉說道。
其實談及保護環境和本土習俗,沒有什么國家可以與挪威相提并論。政府把開發石油獲得的財富都用在了北極地區,薩米人的文化也因此得到了某種意義上的復興。
但是無論有多少來自于政府的支持都無法讓埃拉相信,他以鹿為生的日子將會和以往一樣。象德克薩斯州的養牛人,他對自己放養的馴鹿數量守口如瓶,但是他說,春秋兩季氣溫上升,導致表層雪融化,天冷后結成冰,馴鹿就更難于刨食到地表的植物。
“那些制定政策的人都住在南方的城市里,”埃拉坐在用鹿皮搭建的家里說,“那些決策者注意不到天氣的變化。只有真正住在大自然里、從大自然獲得生活資源的人才能注意到這一切。”
Topic 2(選題二)
有的人叫他“吉多尼”——也就是“大”吉多。吉多•羅西身材高大,名氣也很大。9月15日,在馬可•特龍切蒂•普羅費拉突然辭職之后,三十多年來在意大利商圈一直聲名顯赫的羅西接任意大利電信公司總裁一職。上世紀五十年代,羅西在哈佛法學院學習,曾寫過一部關于美國破產法的著作,后來成為一名公司代理律師,因熱衷于市場規則及其執行相關的案例而名噪一時。他在私有和國有單位都謀過事,其中包括在意大利參議院干過一段時間,當過歐盟委員會公司法律處專家。除了忙于法律業務外,他還是赫赫有名的排解公司糾紛高手,人稱全能的“處理先生”,經常有危機纏身的公司請他幫助排憂解難。
他在意大利電信公司所扮演的角色標志著他的回歸,因為1997年他在該公司主持過十個月的工作,其時公司正處于勾心斗角的政治斗爭和涉及復雜法律問題的私有化過程中。之前羅西曾受命調查了Ferruzzi-Montedison的問題。Ferruzzi-Montedison是一家農業與化工集團,在被地方法官查出存在賄賂問題后倒閉。去年,他作為荷蘭銀行Amro公司成功收購Banca Antonveneta一案的法律顧問也起到了關鍵作用。最近他還擔任了意大利足協的調查專員,負責調查今年早些時候爆出的涉及面很廣的假球丑聞。
遺憾的是,與試圖幫助意大利商界和金融界“改過自新”一樣,他為“凈足運動”所做的努力也收效甚微。米蘭前任首席檢察官薩維利奧•博雷利無奈地說:“當丑聞爆發時,球迷們像當年發生賄賂案時一樣希望司法介入,可這樣的熱情很快就消退了。”博雷利是上世紀90年代米蘭打擊腐敗的負責人,曾受命于羅西負責調查足球丑聞。(涉案)俱樂部內在的政治勢力使得(調查組)無法對其采取嚴厲措施,這也反映出身處意大利雙重司法體系之下的有錢有勢者可以為所欲為。博雷利說:“足球的經濟利益淹沒了人們對這項運動的熱情。”足球腐敗甚至讓不可動搖的羅西也感到震驚。“足球不需要規則,它只需要我幫助解決問題。”他說。由于無力回天,他感到很是絕望,于是在9月份提出辭職,從此把注意力轉向了意大利電信。
更多翻譯素材,敬請關注可可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