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 2: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漢譯英)
Part A
亞洲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亞洲的和平、穩定、發展關系到亞洲各國人民的共同命運。我們高興地看到,在當前總體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下,亞洲也迎來了有史以來較為穩定的和平發展時期。這就是一個最重要的新機會。
在亞洲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亞洲的發展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態勢,突出表現在:亞洲巨大的市場潛能逐步得到開發,亞洲各國和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的成效顯著,產業優化升級繼續加快,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亞洲已成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我們說,要把握亞洲尋求共贏的新機會,這又是一個新機會。”
亞洲和平、穩定、發展的整體氛圍,促進了亞洲區域合作進程的快速發展,一個平等、多元、開放、互利的地區合作新局面正在逐步形成。特別是以東亞、東盟、中亞、南盟、亞洲合作對話以及多雙邊自由貿易安排為標志,各種形式的區域、次區域經濟合作蓬勃發展。這同樣也是一個新機會。
這些積極而重大的變化,既為推動亞洲區域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為亞洲各國和地區的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只要我們繼續相互尊重、平等對待,把握發展的機會,把握住自己的命運,就一定能夠促進亞洲的發展與振興,達致互利共贏的目標。”
Part B
國際經驗與中國特色
中國作為后發現代化國家,極其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同時,在和平崛起進程中,中國又要以自己為主,來關注和解決自己的問題。這就是說,中國的現代化一定要有中國特色。
比如,在農業問題上,中國將努力走出一條新的節約型道路,即有中國特色的節約方式。現在美國人均年消費石油25桶,而中國人均消費不到1桶半。如果中國人不顧自己的條件,異想天開想做起“美國夢”,那我們對能源急切需求就會給自己,同事也會給人類帶來沉重的負擔和無盡的麻煩。
又比如,在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上,我們將逐步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目前,中國農村勞動力有5億多人,今后20年大約有兩億多人要轉移出來,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人不能做“歐洲夢”。歐洲在近代歷史上,總共有6000多萬人走到世界各地,到處建立殖民地,改變了世界版圖。21世紀上半葉的中國人,只能在自己的國土上,通過城市和農村的精心協調發展,通過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在不喪失土地的條件下,在城鄉之間有序流動,來解決這個世界級的大難題。
更多翻譯素材,敬請關注可可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