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 2: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漢譯英)
Part A
25年來,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開放型經濟已經形成,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從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間,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4%。25年前,中國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473億美元,去年已達到14000多億美元。25年前,中國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06億美元,去年已達到8512億美元。25年前,中國外匯儲備為1.67億美元,去年已達到4033億美元。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六,進出口貿易總額居世界第四。中國之所以能夠發生這樣巨大的變化,最關鍵的原因是我們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激發了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中國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就,但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發展很不平衡,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比較突出。雖然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000美元,但仍排在世界一百位以后。中國要實現現代化,使全體人民都過上富裕生活,還需要進行長期不懈的艱苦奮斗。
我們已經明確了本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這就是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4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Part B
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
20世紀,人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尤其以科學技術的進步為最大。可以預料,在20世紀,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高科技產業的興起。將推動世界經濟繼續有農業經濟進而向知識經濟嬗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結合與日俱增;世界經濟的重組加快步伐;經濟繁榮不僅取決于資源和資本的總量,而且直接有賴于技術知識和信息的積累和運用。創新是新時代的主題,對于世界的社會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為了實現現在化目標,中國下絕對對科技和教育進行投資。中國政府決定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發展高科技,完成工業化。這對新世紀的中國有著重要意義,是振興中華民族的必由之路。為此,中國將鼓勵創新,加快商業化、工業化和國家化的進程。
中國將實施全國科技發展的長期規劃,以此重新適應世界的工業結構和國際市場的變化。同時,中國還將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促進全國的創新工作,加快技術進步,努力解決國民經濟中的主要問題,加快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
更多翻譯素材,敬請關注可可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