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 1 英譯漢 (50分)
安迪布萊文思曾做過的最大的、同時也是他現在極少為之后悔的決定之一,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個決定。倒像是自然而然做的事。
1995年夏天,他在一家超市的倉庫上班,把湯罐頭、紙巾和狗糧箱子在地板上搬來搬去,這家超市是弗吉尼亞西南部最大的建筑物之一。天氣酷熱。他剛到這開始第一個學年時,希望在暑期掙點外快,這份工作在那時顯得不可思議。當時他還是個瘦得皮包骨的十幾歲的小伙子,有著沙質金發和瘦削的布滿雀斑的臉。
但是,他明白應該把堅苦的工作干好,即使他是他家族的第一個大學生。很快,他掙的錢高達6.75美元一小時,比他父母掙得都多。他有女友和同鄉作伴。安迪待他們更友好寬容。芝爾豪伊鎮的人注意到了。
這只是個完美的夏天。于是一絲念頭閃過他的腦海,興許這一切不必結束,興許他可以暫時休學繼續工作。他的學業成績得了一些C和D,無論如何,大學從來不像家里。
“我喜歡努力干活,完成工作,掙一份薪水,”布萊文思回憶說。“我只知道我不想離開。”
于是他反而退了學,隨之加入了美國最大和成長最快的年輕人群體之一。他成了輟學生,盡管未畢業也許是更準確的定義。
很多像他那樣的人計劃重新取得學位,即使實際上很少人那么做。20歲左右的美國人幾乎有三分之一成為這個群體中的一員,高于20世紀60年代的五分之一,那時人口調查局開始保存這一數據。其中大部分人出生于窮人和工薪階層家庭。
最近幾年這種差距已擴大。“我們必須意識到,美國今天最嚴重的國內問題是日益分化的貧富孩子之間的差距,”哈佛校長勞倫斯.H夏默爾在宣稱哈佛應給所有收入最低的學生頒發全額獎學金時說。“教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強有力的武器。”
安迪布萊文思說他也知道學位的重要性。在拿大學生涯換倉庫工作的十年后,已29歲的布萊文思先生,仍在同一家超市工作。他干到了產品采購,年薪35000美元,有健康保險和一份401(k)計劃。他走的路,是那些進入大學卻未取得4年學位的人走的一條典型的路。2000年,40多歲的此類人平均年薪為42000萬美元。而那些取得了4年學位的人年薪則為65000美元。
布萊文思先生說他有很多理由高興。他同他的妻子卡拉及周歲的兒子盧卡斯,住在風景如畫的阿巴拉契亞山谷中部的一座藍黃相間的小房子里。
“回想起來,我希望我已經取得了那個學位,”布萊文思先生輕快地說。“那時4年似乎像1000年。但是我希望自己只是投入了4年。”
為什么如此多的低收入學生輟學,這是一個沒有簡單答案的問題。許多高中在將青少年送進大學的準備工作上沒做好。學費嚇得學生甚至不敢申請,或讓其他入學的人欠下多年的債。布萊文思先生,像其他門路有限的學生一樣,每周去上課,就像每周在賠錢。
“教育體制給了學生們一個虛假的承諾,”弗吉尼亞大學校長約翰.T.卡斯廷三世說,他本人是一個弗吉尼亞船廠工人的兒子。
Section 2 漢譯英(50分)
暫無,我們會盡快補充譯文。
更多翻譯素材,敬請關注可可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