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s:
Section 1: 英譯漢 (60分)
Part A (必譯題)(30分)
在亞馬遜河的這一支流上捕魚的農民就希望遇上那天的情況。
旱季最缺水的時候,河面迅速下降,一大群鱸魚正游進從十幾只小船上撒下的網里。鱸魚味道鮮美,能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
“要是運氣不錯,趕上今天這種情況,就能掙350美元,”勞魯•蘇扎•阿爾梅達說道。他是當地漁民合作社的一位負責人。他一邊興高采烈地說著,一邊擺好了架式準備干活。他說:“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這可是一大筆錢呀。”因為就算一個人運氣好,能找到工作,按最低工資計算,要四個月才能掙這么些錢。
然而就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只大型商業漁船在游弋,那是一只“母船”,備有巨大的儲藏冰柜,還拖著十幾只小船。船員都在船上等候,等到剩余的魚進入主河道以后,他們就用高效率的刺網進行捕撈,能撈多少,就撈多少。
亞馬遜河在世界上是物產豐富的標志,到它現在正經受一場過量捕魚的危機。隨著人們最喜愛的各種魚類數量日漸減少,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靠打魚糊口的漁民和他們商業對手之間的緊張關系也日益加劇,因為這些對手一心想著裝滿自己的船艙,以滿足巴西乃至國外城里人越來越大的吃魚胃口。
針對這種情況,亞馬遜河沿岸的農民群眾,在巴西境內也好,在秘魯等鄰國也好,紛紛成立合作社,以求控制捕魚量,增加河湖中魚的數量。但是,這方面的努力雖日見成效,卻促使那些為商業目的而捕魚的機構以及附近一些不大守規矩的農民加緊進行掠奪。
“那些工業化的漁船,二、三十噸位的,他們的想法跟我們這些手工操作的漁民不一樣,我們懂得考慮怎樣保護環境,”當地的漁業工會主席說道。“他們想用拖網一網打盡,然后有上別處去打。我們出力,他們受益,弄得我們一無所有。”
Part B 二選一題 (30分)
選題一
自從經濟學家李嘉圖于1817年提出基本理論以來,經濟學方面的經典著作都說自由貿易免除關稅、限額和補貼,也沒有政府的其他小動作,因此會增加雙方的利益。美國的政策是不遺余力地實行這一理論。為什么說自由貿易可以使大家普遍受益呢?這可以在所謂“相對優勢”的理論中找到答案。
打個簡單的比方,假如一位外科醫生,既擅長動手術,又會做常規的驗血工作,要取得較好的效益,就應讓她集中精力做手術,同時雇一個能力較差的技術員去搞化驗,因為這樣就能讓這位外科醫生最有效的利用自己的時間。
引申而言,雖然美國既擅長發明高級的生物技術,有精于日常的藥品生產,明智的做法還是把藥品生產從美國轉移至生產費用更低的國家。這樣,美國人就可以一方面因廉價產品獲利,一方面把自己的資源用來從事更有價值的事業。這一向就是討論問題的前提。但是現在薩繆爾森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果低工資國家也掌握了先進的產業,怎么辦?
據他估計,假如把過多的美國工人失去的較高工資的工作包到國外去,美國從廉價商品的獲益不見得能補償它購買力下降造成的損失。
薩繆爾森斷言:“自由貿易并不總是一種雙贏的局面。”他說,當今世界這個問題尤其突出。因為像印度和中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工資低的多,可是他們的能力有在不斷提高,美國能生產的產品,他們幾乎都能生產,美國能提供的服務,他們也幾乎都能夠提供。
假如美國與這些國家進行自由貿易,它們低的多的工資產生的巨大影響就會把美國的平均工資往下拉。據他推算,美國的經濟仍然會增長,不過比應有的增長速度要低。
選題二
烏干達渴望得到真正的發展,這種愿望不僅反映在小學生的笑臉上,而且還體現在那么多孩子在上學的現實中。自1997年政府開始普及小學教育以來,小學在校總人數已從300萬增至2004年的760萬。過去沒有學校的地方,現已開辦了學校,不過要把教育發展到國內最貧困的地區,還要經過一番努力。
烏干達在發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也取得了進展,甚至吸引了其他國家的許多學生前來就學。在中等教育方面,在校人數現已超過70萬,大多數學校是民辦的。如有學生想繼續深造,除4家公立大學外,還有12家私立大學,共7.5萬個名額。
人們認為教育是戰勝貧困的重要一環,努力增強體質也是重要的一環。然而,烏干達飽受疾病的拖累,如瘧疾、艾滋病等,增強體質絕非一日之功。在這方面,要解決問題,必須一方面靠國際援助,一方面政府要下決心,繼續撥款預防疾病,并加強宣傳公共衛生知識。
目前政府計劃包括招聘數千名護理人員,增加藥品供應,新建200所產科診所。
財政部長杰拉爾德•森達烏拉說,烏干達人口的年增長率為百分之3.6,這樣高的增長率對消除貧困構成特殊障礙。他還指出,烏干達平均每個女人生6.9孩子,這一生育率是全非洲最高的。
政府最近修訂過的《消除貧困行動計劃》將“恢復安全”列為政府當前的首要任務。這是因為它估計連年不斷的沖突已使烏干達的國內生產總值每年下降3個百分點。流離失所的人們不僅是財政方面的負擔,也不能為發展經濟出力。
修訂過的《消除貧困行動計劃》列舉的其他重大事項還包括設法不斷提高最低收入,改進教育質量,幫助人們最好地控制家庭人口,透明而有效地使用公共資源等。這一文件值得其他貧困國家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