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guys, here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 special translation skill, which we leaned in lesson 10. Taste the sub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英譯漢中的反譯法
——轉(zhuǎn)載自《譯者》
在英譯漢過程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即原詞所表達(dá)的并不是其字面意義,而是其字面意義的反義,或者說是對其字面意義的否定,可這種否定又往往不出現(xiàn)否定詞,這種情況并不很少,給翻譯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
下面是常見的兩個詞組,請注意它們的漢語意思:
① riot police防暴警察(即anti-riot police,而不是暴亂的警察)
② crisis law反危機(jī)法案(即anti-crisis law)
這兩個詞組的翻譯采用的就是反譯法,譯文都是其字面意遼的否定或反義,這樣既表達(dá)了原文的真正含義,又符合漢語的表達(dá)習(xí)慣,使人一看就懂。
另外,英文報刊文章標(biāo)題的翻譯有時也采用反譯法。如《中國日報》China Daily)1995年1月16日頭版刊登一則新聞,題目是Inflation is target of bank’s new policy,主要說的是銀行在1995年將來取有力措施制止通貨膨脹。但題目的字面意思恰恰相反。因此我們在翻譯時必須把inflation看成是anti-inflation,使之文題一致。這樣的標(biāo)題在英文報刊中比較常見,目的是為簡練及醒目,我們在翻譯時要格外注意,切勿望文生義。
再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1)Sidney Simon called the college grading system“archaic,prescientific, bureaucratic invention,",and“about as accurate as police estimates of crowds of peace marches.”
如果按字面翻譯,這句話是這樣的:
西德尼·西蒙稱這種大學(xué)評級制度“是過時的,缺乏科學(xué)驗證”,而且還是“官僚主義的產(chǎn)物”而且“簡直同警察估計和平示威人數(shù)一樣準(zhǔn)確。”
既然前面已說了這個評級制度“過時無用,缺乏科學(xué)驗證”,而且還是“官僚主義的產(chǎn)物”,后面又怎么能說它“準(zhǔn)確”呢?這顯然自相矛盾,西蒙所表達(dá)的真正含義絕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