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翻譯:
過去的經歷會影響日后的行為,這就表明存在著一種明顯但卻非凡的腦力活動——記憶。如果沒有大家稱之為記憶的功能,學習便不能發生。反復練習對記憶有很大影響,可以使人們熟練地演奏鋼琴、背誦詩歌、乃至總結和理解這些詞句。用于解決問題或是辨別出有問題存在的所謂的智力行為需要記憶,記憶能力是推理的一個基本需求。解決任何問題,甚至是識別問題存在的能力都取決于記憶。最典型的是,決定過街也要憑借許多對以前經歷的記憶。
實踐(或稱復習)就是建立并保持對某一任務或所學材料的記憶。有一段時間不實踐,學到的東西往往就會忘記(漸進性地遺忘);其適應性結果也就顯得不太明顯。然而戲劇性地突然遺忘的例子也可被看做具有適應性。從這個意義上說,遺忘能力可解釋為動物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幸存下來的能力。的確,如果記住一段痛苦的情感經歷會導致嚴重的焦慮,那么遺忘倒可以使人得到解脫。然而,進化論的解釋可能會使人難以理解普遍的漸進遺忘過程是如何在自然選擇中幸存下來的。
在考慮記憶的進化及其所有可能的方面時,思考一下如果記憶不會消失會產生什么結果是很有用處的。顯然,遺忘有助于時間的定位,因為舊的記憶淡忘,新的記憶往往就突出,從而為推算持續的時間提供線索。沒有遺忘,適應會受影響,例如,已學會的行為十年前可能是正確的,現在則不然了。有記錄表明,有些人(按一般標準)忘的太少,以致日常生活常混亂不堪。因此遺忘似乎有助于個體及物種的存活。
另一種思路則假定人的記憶存儲系統儲量有限,這個系統專門通過遺忘提供適應的靈活性。根據這個觀點,在學習或記憶儲存(輸入)和遺忘(輸出)之間要不斷進行調整。的確,表明個人的遺忘速度與學習東西的多少有直接的關系。這些數據為假定輸入——輸出持衡的當代記憶模式提供了明確的證據。
n. 進化,發展,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