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
1.個人合伙
2.違約責任
3.罪刑法定
4.犯罪過失
二、 辨析題(每題2分,共8分)
1.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與生俱來。( )
2.甲答應在某日償還欠乙的債務,訴訟時效即行中斷。( )
3.犯罪的基本特征是危害社會。( )
4.緩刑是不執行原判刑罰。( )
三、簡答題(每題10分,共40分)
1.試述法人的概念及其成立條件。
2.試比較無效民事行為與可撤銷民事行為的聯系和區別。
3.主犯的概念及其種類。
4.自首的成立條件。
四、案例分析(每題16分,共32分)
1.甲原為乙公司的業務經理,且與丙公司長期保持往來,后甲辭職他就,但乙公司尚未與其辦理交接手續。甲遂以其手中握有的蓋有乙公司公章的介紹信及空白合同書與丙公司簽訂了一份合同。現乙公司以此合同未經其批準為由拒絕履行,丙公司遂訴至法院。試問應如何認定甲的行為?理論依據何在?你認為此案應如何處理?
2.王剛(男,17歲)在上學途中看到張勇和李楓正調戲一女學生,便上前制止。張、李惱羞成怒,用拳腳毆打王剛。王剛拔出隨身攜帶的匕首刺中張勇的右臂(輕傷)。李楓見狀轉身逃走。王剛追上前去,用匕首刺中李楓后腰,致李楓重傷。請說明王剛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應如何負刑事責任?根據是什么?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考研頻道 > 考研專業課 > 中國人民大學 > 正文
?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