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30分)
1.焓及焓變
2.雜化軌道
3.惰性電子對效應
4. 碳水化合物
5.蛋白質的變性
6.誘導效應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60分)
1. 下列兩個反應在298K和標準態時均為非自發反應,其中在高溫下仍為非自發反應的是哪一個?為什么?
Fe2O3(s)+3/2 C(石墨)= 2Fe(s)+ 3/2 CO2(g)
6C(石墨)+ 6H2O(g)= C6H12O6(s)
2. 寫出原子序數為24,47的元素的名稱、符號、電子排布式,說明所在的周期和族。
3. 有一黑色化合物A,它不溶于堿液,加熱時可溶于濃HCl而放出氣體B。將A與NaOH和KClO3共熱,它就變成可溶于水的綠色化合物C。若將C酸化,則得到紫紅色溶液D和黑色沉淀A。用Na2SO3溶液處理D時也可得到黑色沉淀A。若用H2SO4酸化的Na2SO3溶液處理D,則得到幾乎無色的溶液E,而得不到沉淀A。問A,B,C,D,E各為何物?
4. 化合物A、B、C,分子式均為C5H8,它們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迅速褪色。A與硝酸銀的氨溶液反應產生沉淀,而B、C不反應。A、B經催化氫化都生成正戊烷,而C只吸收1mol氫氣,生成分子式為C5H10的化合物。B與熱的高錳酸鉀反應,得到乙酸和丙酸。C與臭氧反應然后在鋅粉存在下水解得戊二醛(OHCCH2CH2CH2CHO)。試推出化合物A、B、C的可能結構。
5. 分子式為C7H8O的芳香族化合物A,與金屬鈉無反應;在濃氫碘酸作用下得到B及C。B能溶于氫氧化鈉,并與三氯化鐵作用產生紫色。C與硝酸銀乙醇溶液作用產生黃色沉淀,推測A,B,C的結構。
6. 分子式為C3H6O2的A、B、C三個化合物,A與碳酸鈉作用放出CO2,B和C不能。用氫氧化鈉溶液加熱水解,B的水解餾出液可發生碘仿反應,C的水解餾出液不能。試推出A、B、C可能的結構。
三、計算題:(每題15分,共30分)
1. 已知Cu+ + e- = Cu EΘ = 0.52V;CuCl + e- = Cu + Cl-1 EΘ= 0.14V
請分別寫出上述兩電極反應的能斯特方程式,并計算CuCl的KΘsp;
將上述兩電對組成電池,寫出電池符號、電池反應;
計算反應的標準吉布斯自由能變及平衡常數K;
當Cl-1的濃度為0.10 mol·L-1時,平衡常數K又為多少?
2.已知: [Ag(NH3)2] + βΘ2 =1.6×107 , [Ag(S2O3)2] 3- βΘ2 =2.4×1013
[Ag(CN)2] - βΘ2 =1.0×1021, AgI KΘsp =1.6×10-16
在1.0L 6.0 mol?L-1 NH3?H2O中,加入0.10mol 固體AgNO3,再加入0.10mol固體KI,是否有AgI沉淀析出?(加入固體時,假定溶液體積不變)
如欲使0.10molAgI溶解,在1L 1.0 mol?L-1Na2S2O3和KCN兩種絡合劑中,應選擇何者?通過計算來說明。
四、合成題:(每題15分,共30分)
1. 如何實現下列轉變? 苯乙酮,乙醇→→→2-苯基-2-丁醇
2. 如何實現下列轉變? 環己醇→→→環戊烯基甲醛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考研英語 > 考研專業課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 正文
?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