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20分)
1、行政職能
2、帕金森定律
3、行政立法效率
4、財務行政
5、公共事業管理的政治環境
二、判斷并改錯(10)
1、1900年威爾遜出版《政治與行政》一書,創立了政治、行政兩分法。
2、行政學所研究的行政領導,一般是指行政領導活動。
3、行政執行的前提是指決策目標實施前賦予執行機關必要的職權。
4、行政救濟監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保障的重要內容。
5、建立企業型政府是1960年以來興起的新公共管理運動的重要活動。
6、公共政策評估是政策評估人員利用科學的方法和技術,有系統地收集信息,評估政策方案的內容、規劃與執行結果的活動。
7、公共管理倫理的實現,主要依靠倡導和公共管理的自覺性。
8、政府是公共事業管理主體系統的核心。
9、現代社會公共事業產品的提供主要是公共提供。
10、政府對科學技術市場的管理包括技術商品的管理和技術市場的參與者的管理。
三、簡述題(30分)
1、簡述行政環境的基本涵義。
2、簡述西方行政組織理論的三大學派。
3、簡述公共部門戰略管理過程。
四、論述題(30分)
1、行政效率的涵義及特點,結合我國實際談談提高行政效率的意義、途徑方法。
2、結合西方國家行政改革的趨勢、特點談中國的行政改革。
五、分析題(10分)
《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經濟社會事務的管理責權。按照中央統一領導、充分發揮地方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明確中央和地方對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的管理責權。屬于全國性和跨?。ㄗ灾螀^、直轄市)的事務,由中央管理,以保證國家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和市場統一。屬于面向本行政區域的地方性事務,由地方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強行政活力。屬于中央和地方公共管理的事務,要區別不同情況,明確各自的管理范圍,分清主次責任。根據經濟社會事務管理權責的劃分,逐步理順中央和地方在財稅、金融、投資和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分工和職責?!?br /> 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合理劃分我國中央與地方政府職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