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句解析:
1. There is“the democratizing uniformity of dress and discourse, and thecasualness and absence of difference”characteristic ofpopular culture。
【結構分析】本句是一個“there be”結構,主語有“the democratizing uniformity of dress and discourse”和“thecasualness and absence of difference”。作者將兩個主語用雙引號括在一起,后面加上“characteristic of popular culture”做這兩個主語的后置定語。
2. People are absorbed into “a culture ofconsumption” launched by the 19th-century department stores that offered “vast arraysof goods in an elegant atmosphere”。
【結構分析】本句的主干結構是“People are absorbed into‘a culture ofconsumption’”,后接的“launched”是過去分詞做后置定語。在這個后置定語里面,又出現一個“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that”指代“department stores”。
3. In 1998 immigrants were 9.8 percent of population; in 1900, 13.6percent .In the 10 years prior to 1990, 3.1 immigrants arrived for every 1,000residents; in the 10 years prior to 1890, 9.2 for every 1,000.
【結構分析】很多考生無法理解,問為什么移民比例前面是9.8%和13.6%,后面又說移民是每千個人中有3.1個和9.2個?這里特別強調,后面的這兩個數據,即3.1和9.2,指的是1980至1990,以及1880到1890之間達到的每千人平均移民人數,原文作者用的是“arrived”,即,“新來的,新增加的”。也就是說,“在1980至1990年間,每1000個居民中新增加3.1個移民;在1880到1890之間,每1000個居民中新增加9.2個移民”。
4. The 1990 Census revealed that “a majority ofimmigrants from each of the fifteen most common countries of origin spokeEnglish‘well’or‘very well’after ten years of residence。”
【結構分析】句子主干是“The 1990 Census revealed that…”,“that”引導一個賓語從句,賓語從句的主語是“a majority of immigrants,from each of thefifteen most common countries of origin”做后置定語修飾該主語。本句難點是“mostcommon countries of origin”,正確的理解是“最常見的15個移民輸出國”。這些移民輸出國并非也不可能都是講英語的國家。
5. Foreign-born Asians and Hispanics“have higher rates ofintermarriage than do U.S.–born whites and blacks。”
【結構分析】本題的理解難點在于“intermarriage”。這里的“異族通婚”指的不是亞裔和西班牙裔之間或者白人與黑人之間,事實上,只要是和非本族人結婚,都屬于異族通婚。所以不能理解為亞裔和西班牙裔的通婚比白人和黑人之間的通婚高。
全文翻譯:
盡管“不停地談論差異”,美國社會卻是一臺令人驚奇的同化人的機器。它具備流行文化的“民主式統一”的服裝和言談,隨意以及缺乏差異的特征。消費文化始于19世紀的百貨商店,這些商店在“幽雅的環境中”供應大量商品,人們對這種文化非常沉迷。與那些迎合知識精英的關系親密型商店不同,這些百貨商店是“任何階級和背景的人都可以進入的”。這使得購物變成了一種公共和民主的行為。而大眾傳媒、廣告和運動行業則是促進同化的其它幾個因素。
移民正在迅速地適應大眾文化,雖然這種文化也許不夠高尚,但是它卻幾乎是無害的。格瑞·羅德里格茲在為《國家移民論壇》撰稿時報道說,如今的移民既未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也不抵制同化。1998年,移民占總人口的9.8%,1900年占13.6%。在1990年前的10年內,每1,000個居民中增加了3.1個移民;而在1890年前的10年中,每1,000個居民中增加了9.2個移民。現在,考慮一下同化的三個指數——語言,房產所有權和異族通婚。
1990年的人口普查表明,“來自于最大的15個移民輸出國的移民中的大多數人在居住十年后英語講得很好或非常好”。移民的孩子往往能夠說兩種語言并且精通英語。“到了第三代,原先的語言在大部分的移民家庭中喪失”,因此美國也被描述成語言的墳墓。到1996年為止,1970年之前到達的外國移民擁有房產的比例達到75.6%,高于本土美國人的比例。
亞裔和西班牙裔移民的“異族通婚率比美國本土黑人和白人的比例要高”。到了第三代,三分之一的西班牙裔婦女嫁給了非西班牙裔人士,41%的亞裔婦女嫁給了非亞裔人。
羅德里格茲指出,全世界偏遠鄉村的兒童都是阿諾德·施瓦辛格和葛斯·布魯克斯這樣偶像的崇拜者,然而居然“一些美國人害怕居住在美國境內的移民在某種程度上對這個國家同化作用是免疫的。”
在美國存在有意見分歧的問題以及隱藏的怒火嗎?確實如此。美國大到可以和任何事情都沾點邊兒。但是,與美國動蕩的過去相比,如今的社會各項指標幾乎都表明不會出現社會環境黑暗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