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什么是顯性考點原則?
若題目為原文某句話的改寫,即題目與原文有明顯對應信息,但對應信息較多,那么題目中真正設置的考點則要通過題目和原文的對比判斷。
A. 題目與原文意思一致、方向相同的對應信息為隱性考點,以后均用 ( ) 表示。
比如說,原文和題目的主語、地點狀語都是Australians和in Singapore,兩者當然都為隱性考點。
B. 題目與原文意思、方向模糊的對應信息為隱性考點,以后均用 ( ) 表示。
模糊的對應信息是指兩個信息既不明顯矛盾,又不是百分之百相同。如原文的主語為people,題目中的主語為all people,既不明顯矛盾,又不是百分之百相同,則為隱性考點。
C. 題目與原文中任意一方中的缺失信息為零考點,以后均用< >表示。< >< >
分析:這里的零考點是指原文中有而題目中沒有或題目中有而原文中沒有的成分,這樣缺失的成分肯定不是考點。
例:
原文:It was discovered in 1981, and less than 10 years later the platypus frog had completely vanished
題目:(The platypus frog became extinct by 1991
分析:題目判斷platypus frog這種青蛙到1991年已經滅絕了,原文中提到1981之后不到十年platypus frog就已經從靠近昆士蘭陽光海岸的Booloumaba Creek這個地方完全消失了。從這兩句話的對比中顯然可以看出題目判斷比原文信息少了一個地點狀語的限定。很多的考生在這道題目上堅持認為是NOT GIVEN,他們的理由是題目說platypus frog滅絕了,但是沒有說是在哪里滅絕的,有可能在昆士蘭附近滅絕的,也有可能在非洲滅絕了,還有可能在別的地方滅絕了,反正題目沒給出,這種錯誤的理解思路是很多中國學生都有的?,F在來看這個題目從雅思命題的思路上應該怎么理解,題目:“The platypus frog became extinct by 1991.” 只有3個成分,主語the platypus frog、謂語became extinct、時間狀語by 1991,也就是說題目設置中可以考查的考點只可能是這3個中的其中1個。題目中的主語the platypus frog和原文明顯相等,所以不可能是考點。題目中的謂語became extinct對應文中的completely vanished,也不可能是考點。文中說從1981年往后不到10年platypus frog就滅絕了,所以題目對時間的判斷到了1991年platypus frog就沒有了當然沒錯,所以這個題目答案為TRUE。
從這個題目中可以看出,原文中有而題目中沒有的信息是缺失信息,缺失信息不可能是考查的考點,所以在做題的過程中對于這種缺失信息“零考點”,我們可以完全不考慮,或者理解成在原文和題目的對比中,所有的零考點都是默認相同的。
D. 題目與原文方向相反或不相容的對應信息為顯性考點,即真考點,以后均用[ ]表示。
結論:通過題目中的各成分和文中對應句子對應成分之間的比較,劃出所有的括號形式,可知:
?、?題目中若沒有出現真考點,而只有零考點或隱性考點(方向相同、方向模糊信息或缺失信息)即只有 ( ) 和< >出現,答案通常為TRUE 或YES;(字體可否放大)< >< >
② 題目中只要出現了顯性考點,即出現了[ ],答案通常為FALSE 或NO。(字體可否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