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以來,我對英語學習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不同于高中時期迫于應試教育的壓力,只好整日埋頭于英語習題冊中苦背單詞句型和語法,完全體會不到學習語言的樂趣。然而,大學時期的英語學習更加側重于與人的交流溝通,由于逃離了考試這個桎梏,加上擅長聽說,對于英語學習我開始變的如魚得水。
一般來說,聽力不好有兩種情況:1 聽不清;2 聽清了但是卻聽不懂。對于第一種情況,我的建議是鍛煉大腦對這種語言的熟悉度和反應度,并適應快節奏的讀題。我在家的時候,會經常聽聽CCTV-9的新聞一英語,然后試著給爸媽當翻譯,由于新聞英語的語速很快,這就迫使我培養出了能夠長時間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且通過英譯漢也加深了我對英語這種語言的理解能力。此外,練習劍橋系列真題的時候,劍4到劍8我都聽了好多遍,最后就開始不看書默聽,全聽完完整的一篇,邊聽邊用筆速記,這樣聽的多了就能準確判斷出出題點的位置,知道哪些是場面話哪些是過渡話,除去這些剩下的才是答案,才是精華。對于第二個聽不懂的問題,肯定是理解不夠,這應該歸結于詞匯量的缺乏,這里我推薦兩本人盡皆知的詞匯書。一本是張紅巖的詞以類記,一本是王陸807的聽力詞匯。背完這兩本對于閱讀和聽力會有一個顯著的提升,甚至對口語也有幫助。因為有時候說不出來的原因在于某些詞某句話不會表達,這樣背的多了儲備的多了用的時候自然會脫口而出。我是非常愛背單詞的,我背張紅巖那本詞匯書是一天一類,第二天背的時候再重溫一下背過的內容,直到整本書背完后每天都會將全書溫習一下,以防忘記。
積累的過程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會是你剛背了幾個單詞就突然發現自己功力大增,聽力就會有非常顯著的進步,這種急于求成的心態是不對的,背了的詞積累了很多后,可能偶然某天做題時碰到個livestock或anthropoligy這種同義替換或生僻的詞,突然發覺自己背過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就會覺得很亢奮。
關于聽力技巧
我喜歡做標注,利用預讀的時間,用漢語在題旁邊做標記,這樣有利于在聽的時候迅速把我重點,人名,地名,時間,在哪,干什么,還可以大到判斷出空上填的詞的詞性,名詞或形容詞,單數還是復數,這樣也會大大提高正確率。此外英語中的連讀,弱化等現象也要注意,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董老師的課上,有道題空格上填的是數詞280,但是尤其連讀那個2hundred and eight, and 的a 弱化了,剩下的and中的那個n和后面的eight連起來,聽得時候很容易聽成ninety,這樣就很容易聽成290.這個情況在聽數字的時候比較普遍,需要注意。
對于董寧老師,他真是一個十分有特色的聽力老師,看長相,聽他說話你會覺的他很痞很奔放,實際上它是一個非常有才的人,課堂上他偶爾會講一些英國和歐洲的歷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識和典故,那么詳細的具體到某一年,某個名字很生僻的歷史人物的名字他都記得十分清楚,這實在是令我這個對很多的事僅僅泛泛了解的人十分的崇拜,試想當大家僅是膚淺而又表面的對某件事淺嘗輒止時,有一個人完全出于自己對歐洲文化的熱愛,靜下心來閱讀大量的書籍,進而對那些古代史實張口就來,你在肅然起敬的同時也會多一份感動吧。
在我看來,帶著對英語的喜愛,去深入了解這門語言背后的故事,你會發現學習英語的樂趣已然不再僅僅局限于高分通過四六級雅思托福等考試,而是通過語言這扇大門你又多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和渠道去認識這個多彩的世界,因為喜愛所以在追夢的路上,甘愿付出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