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同學有沒有想過,既然是要我來討論這兩者觀點(往往是矛盾的兩個觀點),那么我是以一種客觀的態度來討論這兩者觀點呢還是應該以一種帶有主觀的自我感情色彩的方式來討論這兩者觀點呢?
當然,既然要“我”來討論這兩者觀點,肯定“我”是一定帶著自己主觀色彩來評析這兩者觀點的。就像兩個人吵架,吵得不可開交,天旋地轉,但是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兩人相約找“我”評理。這就是傳說中的(You)Discuss the two views的來源。
因此上面這位同學的文章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既然最后給出的自己觀點是“便宜機票好”,那為什么在分析第二這觀點“有些人說便宜機票不好只會給環境和資源帶來消極影響”的時候還要對其進行支持呢?邏輯不就有誤了嗎?
因此這篇文章的結構應該如此:
首段:The merits and drawbacks of the cheap air travel is a frequent topic of discussion when people are submerged by the attractive and beckoning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the discounted air tickets online。(這句話寫得還挺不錯的)
中間段1:便宜機票能帶來很多的好處(topic sentence)+一方面給出行者帶來了好處,節省了錢財……另一方面給相關的產業經濟也帶來了好處,比如說……
中間段2:但是另外一些人卻不這么想,他們認為便宜機票沒啥好處,反而加劇了環境污染,還破壞了環境。的確偶爾在極個別地區是存在這么點問題,但是總體來看,他們這樣想是很傻很天真的。事實上……
結尾段:根據上面的分析,我認為這個便宜機票真的是太好了。。
請同學們注意,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要“我”對題目兩個觀點A, B加以討論,那么自己對此事的態度決定著討論題目兩者觀點的方式!!如果自己覺得觀點A正確,就把它加以立論的寫作;而往往與之相矛盾的B觀點,就只能采用駁論的方式加以論證。反之亦然。當然在某些情況下(題目中兩者觀點不互相矛盾),也有可能是覺得兩者觀點都挺對的。則中間兩段直接用立論的寫作方式將兩個觀點進行支持的論證。如劍7 Test 1 的大作文。
謀篇到位,文章的框架就能容易搭建起來。議論文的目的是讓人看完之后感覺言之有物,論之有理。老生常談Task2寫作結構總分總;須銘記這個所謂的“分”應源自于首段的“總”;又推出末段的“總”。這條宏觀上的文章主線必須貫穿全文,否則論證只能是大而無當,漏洞百出。在縝密的文章框架搭建好的前提下,剩下的只是在這樣的結構中添加進去適當的句子就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