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循“形而下”總原則的前提下,在講述個人經驗,描述日常活動或具體細節的時候,如果能熟練地將比喻這樣的修辭方式適當地運用到口語中,考生便更能凸顯個人特色,給考官留下好的印象。作為修辭學上的辭格之一,比喻無論在口語的描述、論證還是說明中都可以起到讓要表達的內容生動化,形象化,具體化,生活化的作用。朗閣海外考試研究中心在此就比喻在雅思口語考試中的運用做一個探討,以供考生參考。
比喻的定義
比喻作為一種修辭方式 (figure of speech),其實也是認知的一種基本方式,在漢語中也是非常常見和常用的。我們常通俗地叫它作打比方,根據思想對象同另外為人熟悉的事物之間的相似或相同之處,用另外的事物來比擬思想對象,以達到通過熟知的事物特征來重新認識思想對象的目的。由此可見,它是一種具有化抽象為具體,變深奧為淺顯的神奇力量的修辭,如果能在雅思口語考試中很好地加以運用,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喻的方式
由上面的定義可以看出,在思想的對象之外可以尋找到與之有類似點、為人熟悉的事物,就可以構成比喻。兩類事物必須具有不同的性質,但卻又要有相似點。我們知道在漢語中,比喻在文辭上有三個成分:本體、喻體和比喻詞。其實,英語中的比喻也是一樣,具體的講就是有被比喻的事物、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和表示比喻關系的詞。根據三者同時出現與否或出現方式的異同,比喻的方式會有所不同。朗閣海外考試研究中心以比喻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式-明喻和隱喻(或稱暗喻)-為例來和考生們分享比喻的作用:
Simile 明喻
It is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quality or characteristic in common. To make the comparison, words like as, as...as, as if and like are used to transfer the quality we associate with one to the other.
很明顯,在明喻中上述的三個成分都會出現,表示比喻關系的詞通常為”as, as…as, as if, like”等,漢語中我們解釋為“好像、似乎、仿佛”等喻詞。